寿县:育秧工厂支持生产自救 《皖西日报》

20.07.2015  11:49
      这两天,寿县迎河镇育秧工厂负责人顾军的电话特别繁忙:丰庄镇的一位农户在寿县农业信息网上了解到供秧信息,要订购400盘20亩地的秧苗,河南信阳的农户在订购了1000亩秧苗的基础上,再订1000亩秧苗补种,霍邱县曹庙镇的农户100亩土地受灾,经人介绍要订购20000盘秧苗……

      7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寿县迎河镇工业园的迎河镇育秧工厂。还没进入工厂大院,就看到一辆辆挂着不同地域牌照的卡车进进出出,工厂内几十名工人筛土、装土、撒种、浇水、覆土,有条不紊。工厂负责人顾军正在接待来自凤台县的种粮大户李兆兵。李兆兵流转了2000亩的土地种水稻,遭灾近一半。刚刚退水的500亩土地急需补种,李兆兵辗转找到迎河镇育秧工厂,意欲订购大量秧苗。最后,顾军答应李兆兵7天后把达到18天秧龄的秧苗如期交付。

      顾军介绍道,每年县农委和迎河镇都会在育秧工厂安排4000亩预备秧,以备不时之需。今年寿县和周边县区遭受水灾,4000亩预备秧远远不够,早被抢购一空。迎河镇和县农委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在组织防汛护堤排涝的同时,及时安排适合寿县生产自救的品种,从中国水稻研究所种子备灾库购得10余万公斤种子,可以育成3到4万亩秧苗。现在秧苗已全部进入生产阶段,10天之内供应灾区,支持全县进行生产自救,同时也可以供应周边县市。

      该镇党委书记李景练告诉记者,迎河镇地理位置特殊,湖洼面积大,防汛排涝战线长、涉及面广、险段多,从6月26日持续强降雨开始,全镇上下进入防汛备战状态。灾情一发生,就安排育秧工厂在4000亩预备秧的基础上扩大生产,在保证迎河镇能完全补种的基础上,全力支持全县各乡镇和周边地区进行生产自救,并要低于原市场价提供优质服务,降低受灾农户损失。目前,迎河镇因内涝受灾的退水土地补种已基本完成。

      记者从寿县农委农技推广中心了解到,近年来,寿县将水稻育秧工厂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之一,大力扶持。2011年以来,寿县已累计建立标准化育秧工厂123座,集中育秧3500亩,可推广机插秧35万亩。统筹运用省财政资金400万元、县财政资金740万元。2015年,寿县计划新建标准化育秧工厂46座,其中:省级34座、市级12座。目前已建44座,其中:省级33座、市级11座。今年水灾来临之时,寿县生产自救超前启动,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成为生产自救的新引擎,并深受群众欢迎。(摘自:晥西日报 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