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多措并举托起夕阳红

13.11.2014  14:11

      宿松县面对皖江示范区建设和省直管县的历史性机遇,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和800里皖江之首,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民生事业,特别是如何满足全县60周岁以上近13万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已成为宿松上下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
      长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开启宿松农村空巢老人“避风港”的典范。火山组的张二妹,1911年3月出生、新领组的余腊英,1921年11月出生……长铺社区文化墙一幅幅百岁老人的挂像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展示宿松古今名人、长铺社区当代名人、百岁老人,旨在在全社区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氛围。”长铺社居委书记洪灿东说。
      总人口8000余人的长铺社区是该县人口规模最大的一个农村社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达2400多人,400多位残疾人。当记者伫立在一个足有300㎡的文化广场上,一个占地面积2100㎡,建筑面积达到1200㎡,总投资207万元的社区服务大楼尽收眼底,其中约有100平米,集教育、计生、民政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给长铺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记者走进位于三楼的日间照料中心,整齐划一的席梦思床及其洗漱用品,如同宾馆。内设接待室、医疗室、书画室、残疾人康复中心、临终告别室、婴儿房、舞蹈室等设施,据老村干石全开介绍,长铺社区老人多、残疾人多,为此社区先后成立了社区老年人协会和残疾人协会。为确保日间照料中心工作运转顺畅,该社区成立了老龄委,配备了专(兼)职服务工作人员。来这里休息的40多位老人大多是孤寡或空巢老人,由于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白天由社区服务人员照看,老人们多了一张安全防护网。
      “早在2012年,我镇就把长铺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项目,通过规划、选址和一年多的开工建设,于2014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长铺社区现有空巢老人186人,社区志愿者协会结对帮扶,他们每月入户二次,对空巢老人虚寒问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对社区107位70岁以上的高危老人,社区志愿者协会安排医务志愿者每周定期上门为其免费检查身体,传授保健知识。”洪灿东说。
      “为彻底改变自2004年并村以来社区两委无办公场所、党员无活动阵地、白天老人没有托身之所的历史,长铺社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兴建了这幢办公大楼。办公大楼的落成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该社区的办公条件,对于打造新城镇化品牌,树立创业、和谐、平安、宜居、幸福新长铺,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长铺镇党委书记杨文龙补充说。
河塌乡为五保老人建温馨家园。 满脸红润、今年87岁的谭兰英老人是河塌乡敬老院85岁以上11个老人中年龄最长的一个,见到记者笑呵呵地说: “饭菜可口、住的也好,感谢党和政府。
据河塌乡原民政办主任华宽和介绍:河塌乡地处宿松县东北部,距县城宿松约30公里。2013年末,辖区总人口3210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4936人,占15.38%;城镇三无人员15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88人,低保对象1200多人,其中60周岁以上691人,贫困残疾人60周岁以上111人。
      2007年安徽省启动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以来,河塌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敬老院建设,在县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下半年就开始谋划,经过三年的建设,总投资412.5万元,于2011年底建成建筑面积3693.48平方米,拥有院民住房168间,可集中供养160个供养对象的规模敬老院。2012年元月首批入住40人;2013年底,入住供养对象达96人,入住率达60%。
      敬老院管理的好坏,取决于敬老院院长的选配和任用。该乡敬老院院长的选配和任用采取个人自愿申请和村党组织推荐,乡党委考察后集体决定,以村正职待遇配置。其他管理人员由院长提名,乡政府聘任。财务管理,设立乡敬老院专账,所有收支由乡财政所记入专账,敬老院生活支出定每人每月300元,另外每人每月发20元零用钱,并根据季节变化,适时为入住的院民添置防暑、防虫、取暖设备,全力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每周改善伙食二次,平时以素食为主。与此同时,该院积极发展庭院经济,以种菜和养猪来增加收入,仅2013年院内经济收入5000元,有效改善了院民伙食。
      据该院院长说: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是生活标准不高和医疗费用支出大,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支持。
      孚玉镇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新模式。孚玉镇是皖西南门户和皖鄂赣三省交界之地,史称“吴楚咽喉”、“安庆门户”。当记者驻足于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斜对面的孚玉中心敬老院大门口时,孚玉中心敬老院和宿松亲情养老院两块牌子分立在大门两旁。据孚玉镇副镇长汪火明介绍,孚玉镇有8.6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1万人,在册五保户216人。该院始建于1989年,经过几次改、扩建后,现有床位100多张。由于敬老院运营体制不畅、加之五保对象念家情节较重等多种原因,导致该镇长期入住的五保老人只有20个人,入住率偏低。针对这一实际,该镇党委政府根据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新模式,将敬老院对外承包,以激发活力,以期实现资源共享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在运营体制上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其运作方式是在确保符合条件的五保老人随时入住的前提下,接受社会上的老年人并进行有偿服务,以满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这位就是我们亲情养老院负责人胡永久理事长,7月1日正式开业。
公建民营的养老院究竟运作的怎么样?五保老人和市场化运作入住的老人反应如何?记者随胡永久进行了实地了解。“我儿子在宿松县交通局,平时根本没时间服侍我,我住这儿,儿子也放心工作,每到周末过来看我,很方便。我每月的退休工资用不完,工作人员照顾得很好,我很满足”。 今年84岁的严田水老人是乡镇交管站的退休人员,2014年6月底入住进来,是位能自理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吃喝拉撒各种费用和护理费加一起每月1500元,交谈中,老人比较满意。记者看到,严老入住的房间按照星级宾馆设置的,空调、电视、电话、网线、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
      与严老有同样感受的虞奶奶,今年已90岁了,5年前就入住了敬老院,见到记者一行便说:“领导照顾得好,饭菜很可口,居住环境和条件很好,他们经常嘘寒问暖”。“这位老人喜欢打麻将、看报纸,是个有文化有品位的老人,房间布置得很温馨”。胡永久说,“开业以来,先后入住了3位老人,其中有意向入住的就有20多位,现在的敬老院红红火火。原来不愿入住敬老院的老人,看到现在的条件,争相入住。由于我们为五保老人预留的床位不足总床位的10%,我估计将来会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届时,还得要扩大规模,增加床位”。
总人口84万人的宿松县,截止2013年年底,60周岁以上的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5.2%,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2007年省政府实施民生工程以来,每年县财政80%以上投向了民生领域,县财政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达35亿元,其中县级配套4.5亿元”。陪同采访的宿松县民政局副局长李金涛说。(中国社会报安徽记者站 李登奇 苏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