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 铸造“红色引擎”迸发崛起动力

27.04.2015  13:38
   

    繁花似锦的城市面貌,如诗如画的美好乡村;换挡提速的工业经济,热火朝天的项目工地……宿州,这个传统的农业地区正发生着深刻喜人的变化。

  “千百亿”目标顺利实现,动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荣获2013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和经济发展先进奖。

  特别是2014年,宿州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运行平稳、质量向好,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宿州加快崛起的进程中,总有一股强大恒久的力量,犹如“红色引擎”,带动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迸发出源动力和激情,书写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发展传奇。

  这股力量,就来自全市25.4万党员,来自1.2万个基层党组织。皖北平原、汴水两岸,一面面鲜艳的党旗,一枚枚闪耀的党徽,正日益成为加快建设“四个宿州”的中流砥柱,党的建设为宿州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组织保证和有力的人才支撑。

思想引领
 

  ——推进理论武装,夯实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围绕党的政策和理论,各级党组织广泛深入开展各类宣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教育培训、理论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要夯实思想之基、高扬信念之旗、补足精神之钙、筑牢防腐之堤,为宿州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优良从政环境提供坚强保障……”3月16日,宿州市政务中心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市委书记张曙光为市委党校春季学期主体班学员作的党课报告,不时引起台下的热烈掌声。

  “理论学习就需要这样结合实际,让人能听得进,更用得着。 ”在市委党校主体班开学典礼上,与会者感慨收获颇丰。其实,作这样的党课辅导,不仅把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引向深入,更让广大干部群众接受了精神上的洗礼。

  善思者,行无疆。宿州市充分发挥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各级党委 (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常态化。先后召开多次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集中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要义。市委中心组学习情况和中心组学习秘书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思梦、追梦、寻梦、圆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主题学习、征文大赛、诗词朗诵、书画摄影创作展示等活动。在宿州,“中国梦·美好宿州”主题教育活动正走向纵深。

  精品大课扩视野,实用小课增技能。宿州市先后邀请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人民日报》理论部副主任郑剑、中央党校教授牛先锋、张志明、《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等知名专家学者,做客“宿州大讲堂”。 “宿州大讲堂”已成为干部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压、知识上解渴”的特色阵地。

  理论学习,打开思路;历史变迁,寻找借鉴。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宿州市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思想,让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更使“要我学”的任务变成“我要学”的追求。

组织建设

 

  ——改革人事制度,点燃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
 

  从工作人员做起,一直到科室负责人,任职于供销系统多年的徐步洲在工作岗位上干得顺风顺水。但一纸调令,让他来到了市委党校办公室。

  去年9月份,宿州市启动全市科级干部大交流活动,组织部门通过单位推荐、组织审核、层层把关、严格筛选,让70名科级干部走上新岗位。徐步洲也在这次确定的交流人选中。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他顺利完成了 “角色”转换,适应了新环境。

  “面对新工作、新岗位,我们都要干出样子,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这是70名到岗到位交流干部共同的心声。宿州市开展的科级干部大交流活动,堪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优秀干部选拔培养的一次成功实践。

  科级干部是市直部门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科级干部长期不流动,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干部队伍活力的因素之一。怎样盘活干部资源,保持干部队伍活力?市委深刻认识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而推行科级干部跨部门、跨地域交流工作,既打破了传统交流模式,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激发“想事、谋事、干事”的热情。

  宿州市深入贯彻新修订的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探索建立务实管用的选人用人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去年,在全省率先推行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制度,形成了更加注重程序、注重实效、强化责任的干部动议机制,全年领导干部署名推荐112名;实行组工干部全员联系市管领导班子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管理和监督;探索实施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四个在先”工作法,在领导干部上岗前进行“体检”,28名“问题干部”被中止动议或不予任用。

  一项项新制度新举措,如源头活水,为宿州市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来自安徽大学的选派干部李静怎么也没想到,到宿州市农委挂职才半年多时间,自己的变化会这么多。在市农委挂职期间,李静不仅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还带着课题到各县区的乡镇调研13次,撰写了农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3篇,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篇,为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和李静一样,在这批高校选派干部中,宿州市还有41位来自全省各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来宿挂职,实行双向选择留任,为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人尽其才,则百事举。宿州市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围绕特色产业、现代农业、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管理等领域,着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引进培养工程、“青年才俊”工程、墩苗锻炼工程、“菜单”培训工程、一线选人育人工程等五大人才工程,全力引才、育才、用才和服务人才。一大批年轻干部到基层和生产一线接受锻炼,提升了素质,增长了才干;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固本强基

 

  ——强化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本固方能枝荣。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近几年来,宿州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途径,打牢党的执政基础,使基层党组织根深叶茂、充满活力,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去年10月下旬,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结束。换届中,各地拓宽渠道,采取公开选拔、跨村任职、从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等方式,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优化班子结构。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 ”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始终是基层党建的一大课题。

  着眼于提高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宿州市各地注重选拔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进村党组织班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选优配强“领头雁”。换届后的村班子成员中,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和农民经纪人3556人,占93.02%,实现了由“村人治村”向“能人治村”转变。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不仅制约当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影响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宿州市对全市对党组织软弱涣散的121个村和6个社区,按照“一村(社区)一策、综合施策”要求,进行了集中整顿,做到了边整顿、边建设、边巩固、边提高。

  摸清“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开展整顿工作突破口。为此,各县区与乡镇、街道针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同时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盘点销号制度、考核验收制度、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等工作制度,各县区每一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分别由1名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1个工作组实地指导、1个单位结对帮扶。目前,127个村(社区)的整顿工作已全面完成。

  “拆掉一堵墙,拉近干群心”。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宿州市建立党代表结对联户制度,为党代表搭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编织了一道党群“互联网”。 1.1万名党代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11万余户,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3.6万个,协调贷款432万元帮扶困难群众发展,引入846个项目、协调资金2440万元向基层倾斜。

  按照“落实责任、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打造品牌”的总体要求,今年宿州市将大力实施基层组织建设“3456计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在党旗的感召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正以澎湃的激情投身建设“四个宿州”的历史大潮中。 “红色引擎”正不断注入宿州市跨越崛起的“源动力”。 宿马园区宿州市兴源饮料项目,总投资0.8亿元,新建生产线3条,年产苏打水、带口味的纯净水及杯装奶茶5万吨。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额3000万元。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