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谋转型新老产业双向发力

22.06.2015  10:20

最近,农业大市宿州打造的“阿里巴巴·宿州产业带”搅活了电子商务的一池春水。这条我省首个正式上线运营的市级地方产业带,自去年12月30日启动以来,已吸引100多家企业入驻。借助信息化平台,宿州农副产品、鞋服、建材、机械等好商好货可通过700万家淘宝店向全国推销。

近年来,宿州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产业发展坚持两手抓,既推动传统产业“蝶变”,也培育新兴产业“破茧”。

利用新一轮产业转移契机,宿州市瞅准产业规模大、市场空间广、对劳动力资源依赖性较强的制鞋业,凭借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先后吸引百丽、东艺、康奈、鸿星尔克等海内外知名鞋革企业入驻,实现了“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批企业、集聚一个产业”的连锁效应,形成了从整鞋生产、鞋材配套、专业市场到人才培训、研发创意、商贸物流一条龙的全产业链。目前,制鞋基地已有97家知名鞋革企业入驻,协议总投资317亿元,一期10.8平方公里已初具规模,带动3万多人就业,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60亿元。依托制鞋基地,宿州统筹推进产城一体,力争把制鞋基地打造成集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新、 教育 培训、会展 旅游 为一体的“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

紧跟科技浪潮,宿州市全力打造“新引擎”,依托区位及电价等优势,短时间内建起了总投资160亿元的两大云计算产业园。宿州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园已入驻企业30家,初步形成了动漫渲染、网游手游、生物医疗、电子商务、终端制造五大专业板块;宿马园区云计算产业园入驻企业10多家,正在科学整合物流、北斗、气象、保税、灌溉等技术,积极推进科技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源对接”,促进农业生产与城市消费的“农超对接”。

宿州市加强与阿里巴巴、亿赞普、中国网库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推动电商、网购、快递融合发展。今年3月,宿州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宿州市电子商务发展。为保证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宿州加强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建设,组织高等院校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帮助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导产业链内部多种形式的资源整合和横向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