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综合利用粪变“宝”

27.06.2017  16:34

一提起养猪场,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的场景。然而记者日前走进宿州市埇桥区顺河乡“兄弟养殖场”,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杨树下,掩映着一座座整齐的猪舍,猪舍装有排污设施和排气设备,种猪房、哺乳房、断奶房、饲料仓库、自动喂料机井然有序,干净清爽。

该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5万头左右,是宿州市目前最大的绿色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之一。 “过去一到热天,人只要从这里走一趟,浑身会爬满苍蝇,臭气熏得人都喘不过气来。”周寨村村民王桂萍说,现在采用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很难闻到异味了。

在养猪场的东北角,竖立着一个1000立方米的发酵罐和一个600立方米的储气罐。记者了解到,从这里发出的电,每月为养殖场节省电费1.5万元以上。紧挨发酵罐的,是一个新建的1万立方米的肥水储藏池。肥水储藏池的西侧是葡萄园,北侧是大藕池;不远处还有生态园,石榴、木瓜、桂花、雪松等十多种花木生机盎然。

正在田头养护葡萄树的技术员朱小州说:“你看,地下埋着主管道,地面每隔3米就有一个开关。需要施肥时,开动加压泵,经过处理的肥水可以送到葡萄园任何一个位置。 ”朱小州告诉记者,通过种养循环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和“零排放”,不仅种植成本每年每亩降低300元左右,而且产出的食品是“绿色生态的”。

“兄弟养殖场”每年生猪排泄的粪污有20万吨左右,对自身消化不了的部分“科学输出”。本村“兴农瓜菜合作社”有9000多亩生态种植基地,一年每亩地用肥生产成本超过了300元。 “兄弟养殖场”用沼液运输车把沼液送到“兴农瓜菜合作社”的田头,每次只收点油钱,却为“兴农瓜菜合作社”每亩节省成本100多元。“兄弟养殖场”还向灰古镇八张村瓜菜种植等基地送肥,合作共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埇桥区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每年产生畜禽粪污600万吨。为推动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粪污无害化建设,该区每年投入亿元以上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接近60%,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65%左右。

责任编辑:欧阳文俐

前5个月安徽省生猪价格持续回落
  近日,省物价局发布价格监测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省生猪价格累计下跌22.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