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的童年寻找精神家园——安徽省六安市农村“候鸟书屋”速写

29.07.2014  10:02

近日,上海市科技馆门口出现了动人一幕:由安徽省六安市文广新局和上海浦东图书馆等联合举办的“小小候鸟飞浦东”夏令营举办在沪务工家长亲子活动,来自安徽大别山区26名营员中的18名营员的家长,从大上海的一个个角落汇集到科技馆。

许多孩子见到了很久没见的父母。来自六安市舒城县的四年级小学生童福林亲吻着母亲的脸颊。家长们都眼含热泪,与孩子们度过了难忘的一天。这个为期6天的夏令营还开展了多项活动,让孩子们在浦东图书馆读书、看电影,参观世博园中国馆、东方明珠和海洋馆,游览夜晚的黄浦江等。来自六安市霍邱县龙潭镇杨楼村的中学生刘厚丽告诉记者,参加了如此丰富多彩的活动,看到了那些向往已久的景观,真像做了一个美丽的梦!

小小候鸟飞浦东”夏令营,是六安市文广新局和浦东图书馆联手结对建设的“候鸟书屋”的一项跨地区活动,为的是丰富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

候鸟书屋”从2013年春天筹划,同年10月开始建设,到今年4月,已经分3批建成26个,分布在六安7个县(区)的26个村庄(村小学)。由浦东图书馆向每个书屋无偿捐赠1000册图书、若干光盘、2台电脑。有关村庄落实书屋的用房、书架、桌椅等必要设备,并配备管理人员。由六安市文广新局专人统一管理,督查指导,并设计规模较大的活动。现在,26个“候鸟书屋”均正常开放,并于今年3月、4月先后举办读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全市性活动,“小小候鸟飞浦东”夏令营就是其中一项牵涉面较广的活动。

在拥有130余名留守儿童的六安市霍邱县龙潭镇杨楼村,村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王海宁兼管该村“候鸟书屋”,她说,浦东图书馆精心选择了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阅读的书籍,孩子们很感兴趣,来借书的很多。

候鸟书屋”确实成了许多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3月29日,“候鸟书屋”的10名小读者来参加六安市举行的读书专题演讲比赛。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小学孙清琳写道:“当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书时,我内心受到触动,知道了该如何面对现实,通过什么来改变命运。”霍邱县龙潭镇中心小学的李哲说,读书使他萌生了一个梦想:自己也能拥有一个书屋,让更多的小朋友能与书相伴,不再寂寞。

说到建设“候鸟书屋”的初衷,六安市文广新局局长黄道甫说,现在的农家书屋,阅读对象主要是成年人,农村孩子没有合适的书读。而有着50多万留守儿童的六安市是个革命老区,经济虽有发展但还不发达,没有更多资金来解决农村基层孩子们的读书难题。因此,我们想到与发达地区进行跨地域合作。感谢浦东图书馆,“候鸟书屋”在六安得到群众拥护,孩子们很欢迎。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浦东图书馆馆长张伟说,基于为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孩子提供基本读书条件的理念,图书馆应该从重书向重人、重藏向重用、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发扬图书馆的人文、教化作用。这就要求在搞好图书馆阵地服务的同时,进一步盘活资源,拓展、延伸服务手段和领域。在我们帮助六安市近60万留守儿童解决阅读问题时,也得到了上海新华传媒集团、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东方传媒等企业的支持。张伟说,取名“候鸟书屋”,一是因为留守儿童如候鸟徘徊在家乡和父母所在的务工城市;二是希望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也能成为“候鸟”,能飞往经济尚不发达的农村,帮助农村孩子解决实际困难。

据悉,六安市文广新局将不断以新的举措推进各书屋书籍的流转、更新,巩固并提高已建成的26个“候鸟书屋”,进一步发挥其文化惠民的作用。

(中国文化报驻安徽记者 乔国良 通讯员 戚卫国)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