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实验二学教师节谢绝送礼 送来礼品被劝带回

11.09.2015  09:29

学生带来的礼物都被堆放在传达室门口。

新安晚报 安徽网讯 昨天是教师节,蚌埠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的李泊文(化名)三天前就想好送给老师的礼物了——三盒巧克力和自己折的三朵玫瑰花,准备送给自己的语数英三位老师。昨天早上7时30分,她高高兴兴拿着礼物进校门时,“礼品”却被站在门口的老师拦了下来,放进旁边的传达室。原来在今年教师节期间,学校谢绝学生给老师送任何“礼品”。

□现场

学校传达室里礼品堆了一地

昨天上午11时许,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来到蚌埠市第二实验小学,在学校大门旁的传达室里,看到琳琅满目的“礼品”堆了一地。“礼品”除了常见的花束、巧克力,还有同学贴心地给女老师准备了护手霜、洗发水和绿色的小盆栽。

传达室负责人潘文林介绍,这些“礼品”是一大早来上学的小学生们提来的,是他们准备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但是学校从今年起倡导“不送鲜花,不送巧克力,只送温暖祝福”,校长带着老师们早上7时就站在大门口耐心劝退送“礼品”的家长们,很多在场家长都将鲜花、巧克力带回去了,堆在传达室里的“礼品”是学生自己带过来的,因为不准带进校门,老师组织学生们将礼品写上自己名字后寄存在传达室,中午放学后再一一领走。

说话间,潘文林忙着将屋内的“礼品”一一搬出来摆放在门口的桌子上,“东西很多,我先搬到外面的桌子上摆着,不然中午放学人多不好找。学生们一片心意没送出去,但是也不能弄丢了。”

□校方

孩子每天进步是最好的礼物

“老师们在教师节里最想要的礼物不是贺卡,也不是鲜花,更不是贵重礼品,老师需要的就是孩子们每天的进步。”蚌埠第二实验小学宋军副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宋军介绍,新学期开始后,学校便开始考虑教师节当天如何劝阻给老师送礼物的事情。在本周一,在全校大会上,他就给全校3300名学生作了通知,提出了教师节当天每位同学不买贺卡、不买鲜花、不买任何礼物的要求。

昨天早上从7时20分入校开始,学校10名老师和3名保安便在大门前,对手持礼物学生和家长进行劝阻,“应该劝阻了四百名学生和家长吧,对于学生自己带来的,我们要求在礼物上写上名字,放学时取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不需要家长在教师节这一天想着对老师怎样,平日里多一份对孩子的照顾和爱心,能与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才是关键。”宋军表示,“不想让孩子从小形成攀比,不想让家长为此焦虑,我们学校不仅今年这样做,以后每年都会继续下去。”

上午11时50分,下课铃声响起,部分学生在老师的通知下,来到传达室门口的桌子前,寻找没送出去的“礼品”。

□部门

学校的做法值得鼓励和推广

作为蚌埠第二实验小学的主管部门,蚌埠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陈武局长告诉记者,他个人认为,培养学生是老师的一份职责,学生感恩的方式很多,其实学生好好学习,回报社会才是感恩的最好方式,老师也会为学生感到骄傲。对于二实小的做法,他认为值得鼓励和推广。

蚌埠市教育局刘玉泽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教师节前夕,市教育局专门下发通知,强调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 “三节”期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和家长及请托人的吃请、礼品、礼金、购物卡、加油卡、红包等馈赠。在了解到二实小的做法后,刘玉泽局长表示,学校这样做旨在严于自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纠正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他认为学校还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教育。

□观点

老师

感恩老师不需要用物质

蚌埠第二实验小学曹柱波老师介绍,自己从事教师行业七个年头,以前每年教师节都会收到学生送的鲜花、贺卡之类的礼物,今年学校禁止学生给老师送礼物是头一回。“我非常赞同学校的做法,我们是想告诉孩子,感恩老师不需要用物质来表达,他们只要努力学习,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就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家长

减轻了不少的精神压力

该校二年级学生家长李用表示:“学校这样做太好了!这样给我们家长减轻了不少精神压力,以前看人家都给老师送礼物,就你家小孩不送,你让小孩怎么想?送了以后呢,又担心自己送的礼物没其他人的贵重,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攀比风气,对孩子也是不好的。现在学校这样做,大家都不送,我们家长精神上真的轻松不少。”

学校做法有点矫枉过正

家长张女士表示,她认为学校这种做法有点矫枉过正了,“老师们很辛苦,节日给老师送束花和自己做的小礼物也是应该的。学校这样做,孩子们亲手做的小礼品没送出去很失落,早上我还看到一个小男孩抱着一束花站在门口哭。”

五年级学生家长芦霞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算学校不让送鲜花、巧克力、贺卡,但是现在网络多发达呀,微信给老师发个红包,学校也不知道啊。”

市民

莫让大人思维毒害孩子

“我要为二实小点赞!教育圣地,就应该这样,不要让大人的迂腐思维毒害了小太阳的心灵!希望所有家长和老师一起行动起来,还校园一片纯洁的净土!”市民刘首付这样说。

陶平平本报记者楚杰李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