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禁择令”,教育能否走向实质均衡?

05.06.2015  10:12

      两年前,安庆市出台“零择校”政策,城区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停止招收择校生,严格按学区招生。如今,“禁择令”执行得怎么样?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以前,每天早上6点左右,开发区的各个公交站牌都挤满了学生,他们大多是赶着去市中心所谓好学校上学。一方面开发区的许多孩子舍近求远上学,另一方面开发区的学校却‘吃不饱’。 ”安庆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饶师明说。

  “实行‘零择校’后,就近上学,孩子早晨至少可以多睡半小时;家长也不要每天跟着抢时间。更重要的是,各个学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学习掉队了。 ”5月26日早上7点多,一位送孩子到安庆开发区石化一小上学的家长深有体会地说。

  “从‘零择校’入手,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举措,促进义务教育从形式均衡到实质均衡取得实质进展。作为一个人口大市,安庆的做法值得借鉴。 ”安庆师范学院一位教育专家说。

  群众不满择校 “拼爹”、拼钱,怎么办?

  ——零择校,按下教育公平“快进键”

  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中,各级都提出“公办不择校”。但一直以来,许多地方留下了一个小口子:义务教育择校比例不得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正是这一个“小口子”,却异化为“拼爹”、拼钱的通道,也成为群众对教育最不满意的大问题。

  2013年6月份,安庆市出台政策,城区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停止招收择校生。市委要求,所有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打一声招呼、不递一张条子、不开一个口子。把口子扎紧、把水分挤干。

  该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遵循“公办不择校”“同城不借读”的原则,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一律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教育部门同时制定了完备的《学区划分图》和《安庆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常住地认定暂行办法》,每个学生都能对号入座。

  当年,安庆市成立全市义务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公安、房地产、工商质监等单位,分别对户籍、房产证、经商务工证明严格把关。

  为了政策执行到位,该市实行校长约谈制,将12所热点学校列为招生工作重点督导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到校督导,对擅自突破招生计划、违规招生、违反有关教育收费规定的,严肃处理。

  零择校后,如何让教育资源配置更公平?

  ——促均衡,让 “好学校”设在家门口

  “‘零择校’只是开始,关键还是要做到从形式均衡发展到实质均衡。让每所学校都成为‘好学校’,让家长不必再择校。 ”一位教育专家说。

  安庆开发区实验学校在2003年建成,校园环境优美,各项设施设备齐全。但是,因为是新建学校,家长不放心,学生一直招不满。 2012年,学校只招到160多个初一新生,建校初期计划设立的16个班级只开了14个班。

  “零择校”新政实施后,按照学区划分,学校一下子招了300多人,是以前招生人数的两倍多。 “有了学生,校园有了生机,老师有了干劲。 ”校长饶师明说。

  安庆石化一小是一所 “优质”小学,年年招生爆棚。 “当初建校的时候就是计划实行小班化教学,但是一到开学季,报名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一个班里达到60多人。有的学校老师因为人数太多,只好身上佩戴扩音器上课。 ”副校长肖珩向记者介绍,老师精力有限,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自去年实行“零择校”之后,每个班都控制在国家规定的46人小班范围内。

  在招生公平的基础上,安庆市力争通过名校带新校、强校带弱校的模式,强化薄弱学校师资。 2014年秋季开学的安庆二中碧桂园分校,以安庆三中为主体整体迁入。学校建设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实验楼和标准化运动场等设施,整合了二中、三中两校的管理与教学资源。而在北部新城建设的安庆一中龙山校区,将由老牌省级示范高中安庆一中管理运营。

  安庆市教体局副局长周泉介绍,多年来,市里坚持少搞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将资源分配到更需要的地方去,从而加速推进均衡发展。

  目前,该市中小学基本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2014年完成1461所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80%的县(市、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实现了基本均衡,各所学校的硬件基本均衡。

  教育资源均衡改革如何更加接地气?

  ——破难题,让公平从形式走向实质

  据了解,安庆市发放500份“零择校新政”调查问卷表统计,满意度达到94.8%。眼下,潜山县、枞阳县也正着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零择校”。

  然而,如何让改革更加接地气,更加可持续?安庆市面向群众问计,破难题。

  “户口在老家,但房子买在四中旁边。一直听说四中特别难进,更别说像我们这样到安庆来打工的外地人。如果不是实行‘零择校’政策,我们的双胞胎女儿可能已送回老家了。 ”说起两个孩子顺利就读安庆四中,从无为来安庆务工的张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之前,安庆市对进城农民工的子女实行定点入学的政策。零择校政策实施后,安庆市率先在全省打破了义务教育中城乡户口不同造成的区别待遇。

  “住房在,户籍不在的,按照实际常住地认定顺序,这些孩子也可以就近入学。按照这个政策,许多农民工子女和本地孩子一样,可以就近入学。同时,教育部门严格执行常住地认定的办法,避免有人利用这一政策钻空子。 ”安庆市教体局基教科长方敏说。

  “孩子入学首先依据的是父母房产地址就近入学。但从往年招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有父母无房,和爷爷奶奶祖孙三代居住在一起的。对于这种情况,只要条件满足,将优先按照爷爷奶奶,包括外公外婆的房产安排到所在的学区。”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去年安庆市在审定往常资格的 《实际常住地认定顺序》中将其排位优先顺序上调到第三位。

  类似配套政策还有更多,比如:取消特长生招生;民办学校不再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改由电脑摇号公平录取;为遏制个别学区二手房倒卖过快、房价虚高的现象,对学区房认定年限进行专门规定。

  为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更快带入高中,2015年秋季起,该市教师和校长将交流轮岗,让师资力量更加畅通地在优质和薄弱学校间流动;取消高中择校生,将省示范高中定向指标的80%均衡分配到各初中。今年下半年,该市将启动特色学校建设。

  “作为一个传统教育大市,零择校让所有人而不是部分人开始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以此为突破口,按下了全市教育从形式均衡到实质均衡的快进键。 ”安庆市教体局局长沈波说。

    责编:童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