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2岁宝宝“雌雄莫辩” 手术后或将成为女孩

31.10.2014  16:14

  古希腊有个神话,说的是宙斯之子赫尔墨斯和爱神阿芙罗狄忒生了个很漂亮的男孩,水仙女很喜欢他,就和他合二为一,于是有了双性人。这个神话看上去很美好,但发生在现实中给人带来的却是痛苦。2岁的晴晴(化名)不幸就是这个神话的现实版,今天上午,晴晴将在安医大二附院做进一步检查,揭开她的性别之谜。

   捡来的宝宝竟是双性人

  两岁的晴晴身穿玫红色的小裙子,长相秀气,睫毛很长,笑起来眼睛弯弯的,非常可爱。“这孩子很皮,你看头上的疤,就是前阵子趁大人不注意跑到院外玩,摔的。”养父邢志愿说,晴晴性格活泼、好动,有些男孩子气。

  谁能想到活泼可爱的晴晴竟然是个双性宝宝。邢志愿告诉记者,他是阜阳市临泉县老集镇人,孩子今年两岁多,2012年从路边上捡回来的。

  刚捡回来的时候,家人注意到她与其他孩子有些不同,说她是男孩,她没有小鸡鸡;说她是女孩,她的外阴部又有些大。感觉女性特征更明显,所以家里人就把她当成女孩养着。

   无力承担手术费用

  在发现晴晴是“双性婴儿”后,邢志愿夫妇先后带着晴晴,怀揣着为数不多的积蓄,到临泉县、阜阳市几家医院检查过。他们想要给孩子治疗,确定性别,让晴晴成为一个正常孩子,可是他们的积蓄跟高昂的治疗费相比,远远不够。

  同时,医生还告诉他们要尽快给孩子手术。因为“双性婴儿”的性别确定最好是在3岁以前,如果在发育后或婚后再改变性别会使患者造成心理上极大创伤。至于幼小时外观正常,到发育才出现性别改变的,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措施,赋予最适合的性别。但是由于生殖器官不健全,只能做到可以结婚而不能生育。

  听到医生的诊断,邢志愿夫妇看着晴晴的小脸,一脸愧疚,他们后悔当时将孩子捡回来了,因为他们没有能力给孩子好的生活,哪怕仅仅是让孩子恢复正常。

  邢志愿跟妻子商量,在孩子3岁之前,送到福利院去,这样孩子至少能得到好的治疗。李萍起初也含泪同意了,当邢志愿准备抱晴晴走的那天,她又哭着不肯松手,“孩子她爸,晴晴在咱家过得再苦,也算是有爸有妈,去了福利院就真成孤儿了。”邢志愿的另外两个养女也拉着爸爸,不让他将晴晴带走。

   晴晴或许只能做女孩

  为了确定晴晴的性别,能够给晴晴更好的治疗,邢志愿求助了媒体。昨天下午5点,邢志愿在媒体的帮助下,带着晴晴来到了安医大二附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检查发现孩子的阴茎很短小,只有包皮组织,里面也没有海绵体。阴囊里初步判断长有睾丸,没有阴道。需要通过染色体测定,看看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整形外科主任曹东升对晴晴进行了初步检查,同时还要做腹部超声,看看腹腔里是否有子宫和卵巢。

  “就目前检查情况而言,孩子以后做女孩相对好一些。”曹东升说。

  “等孩子成年后,还要进行系列手术,难度很大,且不会有生育能力。”曹东升说。

   畸形可能跟基因有关

  是什么原因导致晴晴出现两性畸形呢?曹东升解释说,两性畸形的发病率很低,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统计。

  据介绍,除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两性畸形之外,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患者也会出现两性畸形。“这个孩子比较幸运,之前一直当女孩养着。”曹东升说,两性畸形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出生后,内、外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畸形,一般应在3岁左右建立性别身份,超过这一时期,再改变性别可能引起心理障碍。

  “心理性别就是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社会性别就是周围人对孩子性别的认同。一旦孩子自己认定了自己的性别以后,就很难改变了。”曹东升称,更多的家长是把女孩当成男孩子养,这样孩子大了,再改变性别,对孩子的成长发育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