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财扶贫队的“扶智与扶志”

29.11.2017  23:42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沿着途经灵璧县的S203公路行走,在一段长长的、被棵棵白杨守卫着的道路尽头有着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走过小镇公路旁的一条低洼的小路,便来到了圩疃村,这里和星罗棋布在国道省道旁的其他村子一般,是如此的普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后,开始觉得这里并不普通,然而安徽财经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长王龙建却摇了摇头,他认为,这里其实很普通。

  行至村口,还未进村,几位村民好奇地凑过来问:“你们是来演出的吗?”我们摇了摇头,不明所以,表示想去村部。一位村民便热心引路。村子地势很低,不过三两步便见大大小小的水洼,水洼上漂浮着淡淡的绿藻,加以村间特有的砖瓦房,也是一派常见的乡村风景。在路上,我们问起“演出”的由来。“这半年来,村里突然变文化喽”,村民哈哈一笑,“自从来了扶贫队,演出、宣传没少过,哦对,还有知识。

  村部很近,没聊两句便到了。在村部的一间“一屋多用”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安财扶贫工作队队长王龙建。

  圩疃村财大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圩疃村扶贫温室大棚、扶贫工厂、扶贫农机项目等等,在介绍完各方面扶贫基本情况后,我们便追问了村民口中的“变文化了”是什么情况,王龙建队长并没有回答,低头看看手表说:“跟我来。”跟随他的脚步,我们现场感受了一回演出的魅力。大学生们正在幼儿园的小广场上演出,台下座无虚席,一首首歌曲,一支支舞蹈让台下的孩子、村民掌声雷动。“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王龙建说,自从半年前来到圩疃村后,扶贫队发现村中致富氛围不强,有的村民为了获得贫困补贴而甘心贫困,甚至乐于贫困。“我们意识到只有在村里营造积极致富的氛围,帮助村民树立自信自强的意识,努力为村民传授智慧致富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村的问题。”王龙建到这里还没半年时间,笔记已经记满了三本。

  为村里建文化广场,修缮党员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一项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除此之外,安财扶贫队还发挥财经院校优势,与企业洽谈扶贫工厂,为村里招商引资……扶贫队队员们忙得经常两三个星期也回不去一次家。

  王龙建介绍说,村里还有很多扶贫项目,资金来源是县里的扶贫资金,如农机项目,利用县里拨发的资金购置了几台农机交给贫困户去操作,给他们增加收入。“我们一直在县里名列前茅”,他说:“不过本质上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扶贫队。”说罢,他拿出手机,点开一个软件,“所有的扶贫工作人员都在这上面签到,你们看,这些密密麻麻的签到点,这都是在各个地区踏实努力工作着的扶贫工作者啊。所以说,我们其实很普通。踏踏实实,勤劳肯干是唯一的办法,我们给村民传授知识、鼓舞志气也是同样的道理,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村民李大爷今年已经73岁,今年刚脱贫,最令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村里的路变好了,“都是水泥路,好走着呢”。合作医疗政策给张大爷家帮了大忙。张大爷的老伴年初生病,去医院治疗的近两千元费用全部报了销,“一个子没掏!”张大爷的儿子曾经因为工伤致残不能外出务工,家里还有两个孙子,生活一度十分困难。现如今,村里给资金让他在合作社入股,每年年底可以得到不少的分红。“吃不愁穿不愁,医药费可以报销,已经比较满意了”,张大爷说。

  “现在收麦子收大豆都是机器了,我们在家务农轻松很多。

  “我在家养羊每年给补贴4000多元!

  ……

  喜谈生活新变化,村民们你一言我一句地聊个不停。

  王龙建表示,圩疃村有望在今年整体脱贫出列(圩疃村整体贫困发生率低于2%,村集体经济不低于五万,村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保证真脱贫、脱真贫、脱贫真。“念兹在兹 唯此为大”。兹是什么?王龙建作了这样注解:“是扶贫,是村民,是本真,也是人们的心”。(叶欣如 王鹏举 袁正国)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叶欣如 王鹏举 袁正国      编辑:许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