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次发布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

28.06.2016  10:35

安徽财经网讯 八皖大地,“舌尖上的安全”状况究竟如何?6月27日,安徽省食药监局首次发布《安徽省食品安全状况白皮书》,告诉你答案。这份3.1万多字的白皮书,以数据说话,告诉了咱们安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介绍了食药监部门是如何监管的、怎样查处违法行为的。披露了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其原因,就如何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对策。

全省食品经营户超过43万

截止2015年底,安徽共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单位16152家。其中7686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466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96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有各类食品经营者434088户,其中零售经营者364378户,批发经营者7596户,批零经营者62114户。

全省共有94235户餐饮服务单位,其中,各类餐馆52938户(特大型餐馆260户、大型餐馆3161户、中型餐馆14430户、小型餐馆35087户)、小吃店21438户、快餐店5365户;各类食堂11379户(学校食堂5376户、托幼机构食堂3131户、建筑工地食堂404户、机关企业单位食堂2363户、其他食堂105户);集体用餐配送单位30户;中央厨房22户;饮品店2155户;其他餐饮单位908户。

亳州、 合肥 、安庆食品生产企业数居全省前三。

食品监管“小马拉大车”

与庞大的监管对象或任务相比,安徽的食品药品监管力量明显不足。截至2015年底,全省食品药品监管人员20605名。16个市级食药监局总编制为1713名,实际只有1581人,少了132人。

全省105个县区采取工商、质监、药监“三合一”的方式,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牌子。总编制12861个,实有11738人,少1123人。

全省848个乡镇设立了基层市场监管所(食品药品监管所)。总编制8187个,实有人员6844人,少1343人。

在安徽吃得放心开心

与上年相较,安徽省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2015年,全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7类食品10704批次,不合格样品465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4.34%。合格率100%的食品有5类:乳制品613批次、冷冻饮品23批次、蛋及蛋制品134批次、食品添加剂83批次、特殊膳食食品187批次。

有22类产品出现不合格。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不达标、微生物指标不合格、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添加剂、农兽药和重金属污染等。

全年累计收到各类风险信息159条,涉及酒类、淀粉、食用植物油、蜂蜜、茶叶、酱油、乳制品、肉制品等产品。其中酒类51条、食用植物油73条、酱油6条、蜂蜜17条。主要问题是塑化剂污染、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涉嫌掺假、农药残留或重金属污染物超标、微生物与毒素超标等,食药监部门要求企业及时采取排查、召回、整改等措施,食品生产环节风险总体处于可控状态。

全省查处食品案件新增6成

2015年,全省共查处食品案件9796件,较上一年同比上升62.3%,移送司法机关立案的17件,罚没款收入4203.8万元,责令停产停业3家,吊销许可证1家,捣毁窝点20个,查处了六安市裕安区家卫冷库经营未经检疫的牛肉牛副产品食品案、六安市裕安区王磊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宿州市黄某石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等,始终保持打击食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公众不愿再当食品“受气包”

与以往不同的是,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的意识空前高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不愿再当“沉默的羔羊”。2015年度,全省各地共收到食品投诉举报信息(包含投诉举报、咨询、意见建议)10668件,同比上升40.37%;其中投诉举报7524件,占70.53%,同比上升46.27%;受理7012件,受理率93.2%;咨询3102件,占29.08%,同比上升27.08%;意见建议42件,占0.39%,同比上升180%。

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覆盖全省的“12331”投诉举报信息平台正式运行,各级食药监部门落实“12331”24小时值班制度,大力推进“吹哨人”制度,兑现投诉举报奖励;另一方面是因为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

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标签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企业无证生产、非法添加、篡改生产日期,食品超过保质期及食品变质,食品里有异物,餐馆经营环境差、使用过期食材等。

也有很多是反映保健食品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非法添加、无批准文号生产;通过讲座的形式向消费者宣传保健食品对疾病有“特效”,诱导消费者购买等。

通讯员 石跃新 市场星报记者 王玮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