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提升安徽软实力 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彰显“安徽风格”

05.05.2017  12:06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5月5日讯(记者:许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自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以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

  今年4月11号,一场“安徽旋风”席卷外交部“蓝厅”。以“开放的中国:锦绣安徽迎客天下”为主题的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

  大美安徽,“皖”如仙境;人文安徽,源远流长。在当天的推介活动上,宣笔、徽墨、宣纸、歙砚在书法家的挥毫泼墨中,生动讲述徽风皖韵的独特魅力;徽剧《贵妃醉酒》、黄梅戏《女驸马》通过艺术家的精彩演绎,向世界传递安徽最美的声音;徽州竹雕、望江挑花、阜阳剪纸、芜湖铁画等非遗传承人拿出各自绝活,为海内外来宾打开了一扇扇了解安徽的文化窗口。

  乌拉圭驻华大使馆旅游官员阿古斯缇娜介绍:“ 这次的推介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安徽的历史,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借鉴和推广。

  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徽文化、黄梅戏、花鼓灯、文房四宝等文化名片享誉海内外。如何让这些文化名片成为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品牌?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倾心打造“徽”字号文化品牌,锻造安徽文化核心竞争力。

  今年4月21号,由安徽卫视推出的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圆满落幕。这档由安徽卫视自主研发的原创节目,用丰富多彩的中国风音乐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通过歌声带给观众艺术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熏陶,被业界称赞为音乐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郦波表示:“ 习总书记提出来文化自信,恰好有《耳畔中国》这样一个能够代表文化自信的节目形式出现,对于展现我们民族文化瑰宝是非常有益的。

  “打响‘徽’字牌,唱响黄梅戏”,一直是安徽文艺人的责任与追求。

  2016年8月25号到29号,徽剧《惊魂记》在爱丁堡“瑟珍礼堂”的大剧院连演三场。这部根据《麦克白》改编的徽剧,在莎士比亚去世400周年的日子里登陆世界顶级艺术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与莎翁隔空对话,惊艳世界。

  2016年7月27号,黄梅戏《大清名相》在安徽大剧院上演。这部黄梅戏舞台剧以全新的叙事结构赋予传统“六尺巷”故事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生动诠释了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惩恶扬善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给人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强大的心灵震撼。

  文艺精品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2016年,黄梅戏《不越雷池》、纪录片《中国文房四宝》、舞剧《大禹》、徽剧《徽班进京》等徽派精品“好戏连台”;“我们的沃土我们的梦”千名文艺家再出发下基层、全省“戏曲进校园”、第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等文化活动让群众“唱主角”,增强了百姓的文化获得感。

  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潘小平介绍:“ 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强的文化获得感,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觉。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追求。增强文化自信,重要的是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今年3月3号,二月份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宣城市举行。至此,中国好人榜上榜总人数突破1万人,而安徽以1070人的上榜总人数,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贺懋燮表示:“ 以月评安徽好人、中国好人为基础,以推评全省、全国道德模范为抓手,培育代表城市形象的道德模范,以千千万万的身边好人引领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中国好人安徽多”,既得益于我省崇德向善的文化底蕴、民风淳朴的江淮热土,又得益于我省创新创造的公民道德建设举措。我省积极打造道德信贷“升级版”,在项目支持、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方面,优先安排各类好人和道德模范,目前已发放贷款6亿多元;在全国率先建成开放首家省级好人馆,率先成立安徽道德建设基金会,募集资金超过1000万元,帮扶困难模范2531人次。“中国好人”引领社会道德风尚,文明创建提升公民素质。在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中,我省有12户当选,当选户数居全国第七位;我省15个典型入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入选数位列全国第四位;在2016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我省6个提名城市测评成绩综合排名蝉联全国第一,整体文明创建工作保持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