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2016)》发布

29.05.2016  13:35

据中安在线 经济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县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该怎样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投资环境变化微妙,该如何调整产业发展?城市竞争力不均衡,要如何协调改变?5月28日,安徽财经大学发布了《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2016)》。这份系列报告共4部子报告,分析了当前安徽经济社会整体、区域、行业等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直面问题,破解难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据悉,本次发布的《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安徽投资发展研究报告》、《安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和《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报告》,是安徽财经大学科研人员依托“安徽财经智库”,结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大数据,特别针对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投资领域等重大问题做出的总结性、研判性研究报告,以期对安徽经济“调结构、促改革”发挥一定作用。

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采用大量详细的统计数据,运用丰富有效的分析方法,对2015年安徽经济发展形势进行系统分析,对2016年安徽经济发展前景进行预测,针对安徽的热点、难点问题,就如何推动安徽经济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安徽投资发展研究报告》将总体分析与行业分析、动态分析与截面分析、环境分析与基本状况分析相结合,通过图表分析、对比分析和计量分析的相互补充,对2015年安徽总体投资和主要产业的投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安徽投资发展的基本状况、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对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路径,安徽皖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和皖北城市群等三大城市群(圈)发展情况,安徽16个城市经济竞争力和辐射力进行研究,针对全省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城乡和谐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报告》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角度,结合宏观经济新常态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我省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发展空间、民生改善等问题,对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做出进一步评价。

省统计局、省社科院、省发改委、省住建厅专家对研究报告进行点评。他们认为,报告分析问题全面客观、样本数据详实丰富、研究方法科学新颖、聚焦问题精准到位、对策建议合理可行,体现了战略性、宏观性、专业性、科学性、指导性、参考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记者宋艺实习生李春灵)

附:

(一)《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6)

报告亮点:

10年跟踪研究,以数据说话。对安徽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与预测研究,在宏观层面,对安徽省在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六省范围内,从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研究,从多个方面分析安徽取得的成绩与不足。中观与微观上,从多个指标对安徽省的各地市及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分析,分析各地市及县域经济的各方面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对安徽省2015年经济发展状况,从生产角度,需求角度,收入角度和通货膨胀角度来分析经济发展形势,以期全面把握安徽省的经济走势。对安徽省2016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科学预测。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报告分析,2015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7%,产业结构调整稳中有进,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9%。与中部六省相比,安徽经济发展水平仍居中部第三,排名低于河南省与湖北省。预计2016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5902.5亿元,GDP增长率大约为8%,人均GDP约为41543.15元/人。

安徽省内各地经济发展中,合肥市“首位度”持续提升,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为25.7%,GDP增速为10.5%,全省首位。万江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其中,2015年芜湖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11.17%,超过2014年的11%;铜陵、安庆、宣城也都处在中上游位置。皖北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皖北的中心城市—蚌埠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居于全省上游,综合排名第三位。

报告建议,在“十三五”规划和安徽省重大发展战略和规划下,建议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开放发展,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坚持共享发展,提升人民福祉。

(二)《安徽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16)

报告亮点:

总体分析与行业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截面分析并用,环境分析和基本状况分析并重,图表分析、对比分析和计量分析相互补充,对2015年安徽总体投资和主要产业的投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安徽投资发展的基本状况与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2015年,安徽投资基本特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增速全国靠前;产业投资增速放缓,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地区分化态势显现,皖江增速趋缓,皖北增速领先;民间投资居主体地位,拉动经济稳健增长;国内贷款收缩明显,融资压力加大。

安徽现代农业投资存在如下问题:财政支农力度不够、结构不合理,农户投资积极性不高,金融机构对农业投资的支持不足。安徽工业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工业投资增长面和增幅均有所收缩,工业投资效率持续降低等。安徽房地产投资存在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加剧,房地产企业经营风险大,房地产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房地产企业融资不容乐观等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安徽总体投资平稳,现代农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投资保持平稳,房地产投资呈现下降态势,电子信息产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科研与技术服务业投资呈现上升趋势,教育与文化产业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且投资结构有待完善。

基于总体投资环境和产业投资环境的分析,报告对安徽投资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主动适应新常态,优化投资结构;调整产业投资分布,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引导工业企业调整投资方向,参与省调转促行动计划,提高产业集中度与资金使用效率;创新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防止房地产投资风险;推进科技投资发展模式与路径设计,凝聚特色与优势;扩大教育资金来源,优化教育投资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文化产业投资环境,科学规划文化产业投资,提高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定位的精准度。

(三)《安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6)

报告亮点:

本报告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对安徽省皖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和皖北城市群等三大城市群(圈)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安徽省16个城市经济竞争力和辐射力进行了研究。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安徽省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建设成效突出,经济活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安徽城市竞争力方面,合肥、芜湖实力强劲,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安徽城市经济竞争力较强的是皖中地区,皖北次之,皖南最后。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五的城市为:合肥、阜阳、芜湖、滁州、蚌埠。其中,合肥、芜湖、阜阳、滁州的发展速度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均名列前五。

安徽省皖江经济带、合肥经济圈和皖北城市群等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城市群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三大城市群发展不平衡经济差异显著、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有待加强;此外与南京都市圈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利用外资、消费、进出口贸易等五个方面对三大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研究,综合而言,皖江城市带经济实力最强,合肥经济圈次之,皖北城市群最弱。安徽城市辐射力排名依次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蚌埠、淮北、淮南、阜阳、宣城、安庆、宿州、六安、滁州、亳州、池州、黄山。

为了促进安徽省内城市的更好发展,报告指出,要发展优化全省“一圈一带一群”的城镇空间结构,深入推进皖江城市带,建立多极化的发展模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城镇间异地就业人员和城区城郊农业人口;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强化省会城市合肥的区域科技文化、经济金融中心地位,推动建立皖北地区中心城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建设绿色、智慧、人文新型城市;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互联互通,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共建共享。

( 四)《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16)

报告亮点:

一是紧跟国家政策方针,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角度,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并深入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使研究报告内容更加符合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二是在指标体系设置上,采用的108个指标遵循了针对性、变动性、适应性原则,结合了宏观经济新常态,既涉及到了经济发展因素,也包含了社会发展内容,全面反映出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态势;三是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推动我省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环境。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十二五”以来,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县域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潜力仍有待进一步释放。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亟待缩小差距协同发展,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从空间分布看,萧县、肥西县、黟县在发展速度竞争力排名中居前三位;肥西县、天长市、肥东县在产业竞争力排名中居前三位;肥西县、石台县、萧县在发展活力竞争力排名中居前三位;当涂县、和县、含山县在特色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居前三位;繁昌县、宁国市、肥西县在城乡协调竞争力排名中居前三位。县域间发展水平差异不利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会影响到我省经济整体发展实力。

我省县域呈现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的特点。在基础设施方面,寿县、肥东县、长丰县居于前三位;资源禀赋方面,霍邱县、定远县、寿县居于前三位;人才优势方面;无为县、庐江县、肥西县居于前三位。各县“各自为营”的发展格局阻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要素流动的成本加大,使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从我省的发展环境看,“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双创”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合芜蚌实验区的引领作用都为我省县域经济改革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市场机制改革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使我省县域经济深化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研究报告分析建议,要想实现县域经济稳步增长,要积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坚持县域全面发展理念、积极推行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动力,加大培养吸引人才力度,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外,还应促进县域协调有效发展,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抓住“一带一路”国家重大开放战略新机遇,促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