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安徽:为民创建 文明花开遍江淮

21.09.2016  21:35

  省九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在推进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着眼“新常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创建获得感。

  安庆市迎江区天后宫社区驻点干部副区长江峰介绍:“对我们水师营农贸市场的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进行一系列的专项的整治。”

  农贸市场一直都是文明创建过程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安庆市迎江区社区驻点干部江峰又一次召集10多个部门,就当地水师营农贸市场前期治理情况,召开督查碰头会。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跟几个月前没改造时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在这里做了10几年蔬菜生意的叶小园深有感触。

  安庆迎江区水师营蔬菜经营户叶小园表示:“我们的环境大大有所改变,我们的环境更好,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啃下这样难啃的骨头,还要得益于迎江区推行的“县干包保”制度:每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包保一个社区,每一项创建项目落实一个牵头部门、一套工作专班,一杆子负责到底。

  “全区30名县级领导干部,包保31个基层社区,有力地整合了我们辖区创建工作的力量,为基层文明创建问题解决,建立了绿色通道。”安庆市迎江区文明办主任储新风介绍说

  围着群众转,对着问题干,在安徽,省九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文明创建中创新创造出众多“良方”。作为皖北唯一的全国文明县城,淮南市凤台县坚持城乡一体化创建,提升群众获得感。芜湖市注重将“创建文明城市”和“培育文明人”有机结合,开展邻里守望、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滁州天长市发起“行走天长”文明创建公益活动,鼓励全市干部群众利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为创建“找茬儿”。从2013年开始,安徽省还创新思路,启动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及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三线三边”城乡环境治理。马鞍山市民王跃财,在205国道旁生活了几十年。说起现在的环境变化,老王坦言想都不敢想。

  马鞍山市经开区卸巷社区居民王跃财:“(以前),特别是洗衣服、晾衣服都不敢晾,现在条件好了,绿化、路灯都有了,道路现在没有灰了,你看现在整治的绿化搞得多好。”

  马鞍山市经开区行政执法局局长朱洪:“我们突出以国道、铁路沿线环境治理为重点,不断向周边区域延伸辐射,抓细节促提升。”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省九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城市和农村文明创建正双向并进,双箭齐发。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安徽以“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为载体,着力人居环境“美起来”;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着力乡风民风“美起来”。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平台,着力文化生活“美起来”。文明城市创建跻身全国第一方阵,2014年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安徽省取得新当选、新提名城市数“双第一”的历史性突破,合肥、铜陵、芜湖携手荣膺全国文明城市,马鞍山三度荣登全国文明城市行列。2015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安徽6个提名城市总成绩全国第一。

  安徽省文明办副主任杨明世:“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致力打造安徽文明创建的“升级版”,为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建设美好安徽,贡献文明创建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