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筑牢“防火墙”营造“好生态”

28.04.2016  15:59

  从严治吏,革弊立新扬清风

  ——抓住关键少数,盯紧“一把手”用人权;把好重要关口,防止“带病提拔”;推进能上能下,整治为官不正、不为、乱为

  “一把手说了算”,被认为是对选人用人公信度影响最大的问题。选人用人,规范“一把手”用人权是关键。

  今年,合肥市出台办法,前移关口,加强对“一把手”用人行为的直接监督。 “市委组织部派员列席有关单位研究干部工作会议,重点列席9个县(市、区)和6个市直部门。”合肥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选任职位职数、人选资格条件、干部档案及征求意见”等6个方面27个风险点,被列为着重审核内容。

  从严监督管理干部,营造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环境,重在抓住关键少数,盯紧“一把手”用人行为。各地织密监督网,全面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对违规用人问题有举必查、查实必究、严肃问责,给“一把手”的用人权套上“紧箍”。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项目等具体事务制度和“末位表态制”,着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用人导向有着“蝴蝶效应”,容易影响政治生态。从严治吏,就要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我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选任机制,既选出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的人,又防止“带病提拔”“瘸腿上岗”,持续优化用人环境和从政环境。

  提拔干部,首先查看“特别档案”,现已成为宿州干部任用的一个前置程序。为规范动议程序,从源头把关设防,宿州市建立“特别档案”制度,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作用,及时收集负面信息,结合干部考核数据库,建立“特别档案”。

  “动议干部时,首先查阅‘特别档案’,发现问题的及时终止”,宿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先后有8人在动议阶段就直接被排除在组织视野之外,避免刚提拔就查处的现象,有效维护了干部工作的严肃性。

  “带病提拔”、跑官要官等问题,不仅危害政治生态,而且贻误一方发展。各地积极创新,构建制度防范体系,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任人唯亲等现象,旗帜鲜明进行整治。

  个人有关事项“凡提必核”、干部档案“凡提必审”、纪检监察意见“凡提必听”、线索具体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各地严格执行用人原则、标准、资格和程序,用好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举报查核等措施,力求把那些“带病”干部挡在门外。

  不如实填报个人婚姻变化和收入、房产、投资等事项,不仅会影响提拔升迁,甚至会受到纪律处分。我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2014年以来,共抽查核实1.36万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已有多名拟任县处级及以上干部考察对象被取消或暂缓任用资格,在严把选人用人关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12月,我省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不力、抓作风建设不力、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等情形者,将实行问责。

  “问责方式包括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省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举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改进作风,守护党的“生命线

  ——制定“铁规矩”、把住“硬杠杠”,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标本兼治,抓常抓细抓长,筑牢防治“四风”坚固堤坝

  去年5月,我省出台省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作风建设责任清单、市厅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作风建设责任清单和考核办法,要求自上而下执行。 “两清单一办法”是我省践行“三严三实”,推动反“四风”、改作风常态化、长效化的一个硬招。

  “既是改进工作作风的‘承诺书’,又是推进作风建设的‘新引擎’,通过量化指标、严明责任,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使作风建设要求落地生根。 ”省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省将把“两清单一办法”作为重要抓手,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省委常委会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30条”要求,强化纪律规矩意识,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坦荡做人、干净干事。

  行动是最好的示范。在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看齐意识,在各个环节、每个方面对标定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改作风才能真落地,对干部的监督管理才能严到位。 ”许多领导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相继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省委“30条”、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党风政风的持续改进,日益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4年3月9日,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春意融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的审议。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发表了“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这对全党推进作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树立了新标杆,更是对安徽广大党员干部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

  把殷殷之情,化为前进动力。我省先行一步、深学一层。两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践行“严实”精神,努力创造优异的发展业绩。

  坚持以上率下,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我省查摆真问题、拿出真举措,持续向“四风”问题“开刀”、向“不严不实”问题“叫板”,推动践行“三严三实”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以解决问题的成效取信于民,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日记录、月汇总、季评议。 ”如今,及时记录一天所做的工作,已成为合肥包河区干部的一堂“必修课”。为治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等“机关病”,防止庸政懒政怠政,包河区推行干部“勤政档案”制度,打造干部勤政的“数据库”。 “干部实绩平时记,年终考核全面评,奖惩使用看记录”,包河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这一举措搭建了比学赶超的“大擂台”,有力激发了干部履职干事热情。

  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是“严实”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针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的问题,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省委在全省部署开展了“三个专项行动”。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办事难、创业难和信访积案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了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过去,有的干部看到群众就跟没看到一样,头昂高高的,更别提找他办事那个麻烦劲。现在真是大变样了,不仅态度和善,而且群众有困难都主动上门帮助。 ”说起如今对干部的看法,不少群众感慨,干部下基层更常见了,群众到机关办事更方便了。禁微者易,救末者难。我省坚持标本兼治固长效,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铲除不良作风滋生的土壤,对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预警,抓常、抓细、抓长,筑牢防治“四风”坚固堤坝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