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确保中小河流安全度汛
7月8日,涡河蒙城闸20孔闸门全部开启进行放水排涝。通讯员胡卫国摄
眼下正值雨季,多地强降雨使各中小河流防汛形势日益严峻。为确保中小河流安全度汛,连日来,全省各地严阵以待,责任到人,备好物料,加大巡查力度,防患于未然。
汛期以来,沿淮淮北降水量偏多。 7月8日,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境内河湖众多的蚌埠市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着手部署,抓紧防洪设施建设,强化病险工程除险加固,目前该市32处险工险段已全部整改到位,6处破堤开口工程已完成复堤,具备防洪排涝条件。为应对强降雨造成的压力,淮河干流提前预泄。蚌埠闸6月中旬已经提前开启闸门排泄河水,控制水位。目前淮河干流及蚌埠境内各河湖水势平稳,水位均在正常蓄水位附近。
在宿州市埇桥区,记者了解到,各乡镇各有关单位制订应急方案,备足抢险物资,加强观测巡查,对阻碍河道行洪、大中小沟排涝的违章设障,进行拉网式排查,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依法责令一律清除;国管大中型涵闸、群管涵闸全部进行维修保养,启闭机逐台试车,确保启闭灵活。老汪湖蓄洪区内9个保庄圩排涝设备配套的水泵、水管、机械等一一进行检修,确保正常运行。各乡镇组织好群众性巡堤查险队伍,按照乡级90人、村级50人的标准对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明确任务和责任。各街道对辖区内低洼地区、危房户、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检查,防止因暴雨造成人员伤亡。
作为长江支流之一,滁河干流在我省境内长197公里,流域面积6250平方公里,大部分在滁州市境内,拥有襄河、清流河、来河等支流。入汛以来,滁州市对滁河防汛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工程进行了再排查、再梳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有险除险、有渗堵渗、有淤清淤,彻底根除度汛隐患,截至目前,清杂除草、除险加固等所有险病工程已经全部完工。
7月7日下午,在安庆市宜秀区东方红圩圩堤加固工程现场,20多辆装土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东方红圩大堤全长5290余米,堤顶高程约17米,直接影响宜秀区罗岭镇2.8万村民的防汛安全。记者看到,沿线5个老旧灌溉闸及泄洪闸,都进行了拆除重建,改为钢筋混凝土箱涵。
7月7日下午3点,记者在宜秀区杨桥镇破罡湖南大坝和螺山村大联圩的圩堤上看到,佩戴袖章的防汛巡查人员手持竹棍或铁锹5人一组在低头巡堤查险。一些群众正在往大堤上运送编织袋、木桩、三色布、水泵、电线电缆等防汛物资。
大联圩全长4000米,堤防不仅保护着杨桥镇3个村6000多人口、4000余亩精养鱼塘和2600亩农田,也影响迎江区合兴、枞南等村的防汛安全,还是长江干堤的重要“保护屏障”,是当地及周边群众的一条“生死线”。记者来到设在圩堤上的联合现场指挥部时,螺山村党总支书记张兵正在和破罡湖社区的当班干部商量当天的防汛任务。 “现在堤防虽然加固了,但是汛情随时会发生变化。我们不能有丝毫思想麻痹,必须防患于未然。 ”张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