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000米处有棵“黄山松” 2016安徽短期援藏洛扎医疗队工作纪实

01.09.2016  14:04

  洛扎县地处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南麓,藏语的意思是“南方大悬崖”。这里年平均气温只有14.1摄氏度,平均海拔3820米,境内最高的库拉岗日雪山海拔高达7538米,高寒、缺氧是当地典型的特征。2016年6月12日,远在4295公里外的安徽省黄山市,三名安徽短期援藏医疗队的医生来到洛扎县城,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援藏工作。面对当地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工作,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为藏区群众解除病痛、带来健康,被当地同行和患者亲切地称为雪山下的“黄山松”。

安徽黄山援藏医疗队在洛扎县人民医院前合影(左起)

歙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仇卫东、黄山市人民医院外科主治医师黄毅、放射科主治医师吴巍

   一、克服高原缺氧环境积极投身援藏工作

  2016年6月,和安徽内地30多度的炎炎夏日相比,洛扎的天气还是很冷,最低气温甚至只有6摄氏度,加上县城近4000米的海拔,让刚到这里的三名医疗队医生感到非常不适。这次来洛扎进行短期援藏的三名医疗队成员,一人是来自安徽省歙县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主治医师仇卫东,另外两人来自黄山市人民医院,分别是外科主治医师黄毅和放射科主治医师吴巍。虽然进藏之前三名医生都有心理准备,但进藏之后严重的头疼、胸闷、失眠、全身乏力等还是让他们觉得难以承受。

  面对严重的高原反应和生理、心理上的不适,仅仅经过三天的休整之后,三名医疗队员随即南下,经过7个半小时的车辆颠簸之后,终于到达距离山南市350公里的边境县城洛扎,并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受援单位——洛扎县人民医院各个岗位的工作中去。

   二、潜心传道受业解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洛扎县人民医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山南市唯一一家县级二甲医院,今年6月刚刚挂牌。德庆多吉副院长告诉记者:相比其它医院来说,虽然医院硬件条件较好,但由于当地人就诊人数少,临床经验和医疗理论的提高仍然显得非常迫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因为地处高原,当地心血管类病人较为常见,加上当地医院处理能力有限,在援藏医生到来之前,有些危重病人不得不远赴外地就诊,长途转运不仅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患者额外的治疗风险。作为经验丰富的心内科医生,来自歙县人民医院的仇卫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他积极利用工作和休息时间认真给科室医生讲解专业知识,甚至还把从自己珍藏的专业书籍无偿赠送给了当地医生。经过援藏医生手把手地精心指导,当地医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有了显著提高,医院尘封了三年的动态心电图得以顺利启用,对以前相对棘手的心血管病例,现在当地医生也能做到准确诊断、准确治疗。

  根据规定,安徽短期技术人才的援藏时间只有半年,要想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其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藏当地人才和技术缺乏的难题。据了解,截止到2016年8月底,三名来自安徽黄山的援藏医生共在当地举办各类专业讲座22次,培训人次达100多名,参与外科手术、增强CT诊断100多例,为提高当地医疗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洛扎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经过培训,他们的技术提高了,临床经验也更加丰富了,即使援藏医疗队走了,他们也有信心继续开展工作,安徽援藏医疗队功不可没!

安徽黄山援藏医疗队在为当地医生进行业务讲座

安徽黄山援藏医疗队在为当地医生进行病例分析

   三、“谢谢你!汉族医生。”

  除了医院日常的工作之外,安徽援藏医疗队的三名医生还不顾高原反应,和当地医生一起到更加偏远的边境乡镇开展义诊。2016年8月9日,正值山南市雅砻文化节召开之际,安徽援藏队的医生放弃节日的休息时间,来到距离县城50多公里的边境乡镇拉康开展义诊。听说安徽援藏医疗队来了,只有300多人的小山村一下就来了60多人,看着当地藏族同胞渴望的眼神,顾不得旅途劳累,刚刚下车的安徽援藏医疗队立刻和当地医生一起开展工作,从上午一直忙到下午三点半,直到最后一个村民检查结束以后,他们才吃上所谓的午饭。“由于交通不便,当地农牧民到县城很困难,他们更需要这样的义诊,我们辛苦一点没什么”,安徽援藏队的医生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