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试点“强镇扩权”释放发展活力

02.08.2014  19:30

  “以前申请后,几个月都没个准信,现在打了报告,镇里的国土、规划部门两天就上门勘验,事在镇里就能办好。”7月28日,在霍山县衡山镇政务中心,一位前来领取建房证的村民说。群众切身感受到的办事便捷高效,是我省试点“强镇扩权”带来的变化之一。我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强镇扩权”改革,赋予经济发达镇部分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释放了基层发展活力。

  近年来,我省各地涌现一批经济实力强、人口规模大的发达镇,在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如霍山县衡山镇,镇内有1个工业园、1家上市公司,去年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46亿元,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经济体量比有的县还要大。但传统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管理体制,让这些强镇常常面临“小马拉大车”的管理难题和“身大衣小”的“成长”烦恼,由此时常陷于无钱办事、无权办事、无人办事的窘境。

  为改变强镇发展面临的困境、满足其“成长”的现实需求,我省遴选霍山县衡山镇、宁国市港口镇、广德县新杭镇等8个镇试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整齐划一模式,实现差别化管理,通过授权、下放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据省编办负责人介绍,改革赋予试点的强镇财政金融、国土资源、干部人事、户籍制度等方面创新突破,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破除责权利不对等的局面,加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权。

  改革实行两年来,随着人事权、财权、社会管理权限及行政执法等权限的逐一下放,试点强镇机构做“减法”构建大部门,职权做“加法”健全镇政府功能,实现了权力和责任相一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热情。 “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还有效破解多层执法、多头执法的难题,促进了职能转变和归位。 ”安徽行政学院有关专家表示,深入推进这项改革,还需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厘清县镇间权责关系,提升乡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推进更多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把试点镇建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排头兵。(黄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