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血吸虫疫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

28.06.2014  20:25

  记者6月26日从省卫计委获悉,我省600多个血防重点村中,已有98%的村成了“无牛村”,农民使用政府补贴购买的“铁牛”代替了耕牛,自2013年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全省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无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报告,血吸虫疫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

  作为全国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湖区五省之一,我省自2010年起将血防工作主要指标纳入对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综合目标管理。 “十一五”期间,省级血防工作专项经费保持了每年10%至20%的稳步增长。 2009年以来,省级已投入血防专项经费1.2亿元,另又安排7500多万元用于血吸虫传染源控制和血防专业机构设备装备。自2011年起,我省又将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和血防机构能力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 3年来,全省在重点村共淘汰耕牛2.3万头,98%的重点流行村成为“无牛村”,基本解决了耕牛污染源的问题;树立禁牧标志牌3044块,聘用禁牧协管员3032人,并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8万座。通过补贴鼓励农民买拖拉机,实现“以机代牛”8.3万台套。同时,还将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治纳入新农合保障范畴,并将禁牧协管员的工作职责从“禁牧协管”拓展到查灭螺、查治病等方面。一些地方为防止耕牛回流,还建立了各级包保责任制,随时发现并制止耕牛重新下田。

  据悉,针对血防重点村和非重点村相互交错、非重点村耕牛有向重点村流动的趋势,我省淘汰耕牛范围将再扩大,进一步向与血防重点村毗邻的非重点村延伸。据统计,全省还需淘汰耕牛5740头。(记者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