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公布

10.09.2014  09:42
 

 

9日9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安徽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近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要求做好调查成果公布和解读宣传工作,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国土意识,努力形成“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浓厚氛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安徽省二次调查土地总面积为1401.4万公顷,其中,耕地590.71万公顷,园地35.62万公顷,林地378.07万公顷,草地8.08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5.1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0.57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5.94万公顷,其他土地17.27万公顷。在耕地面积中,水田面积 291.44万公顷,占49.3%;旱地面积274.62万公顷,占46.5%;水浇地面积24.64万公顷,占4.2%,比基于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增加了17.75万公顷,人均耕地0.087公顷,低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人均耕地少、相当部分耕地质量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

数据表明,安徽省与基于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耕地面积相比,二次调查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调查手段的改变。因调查标准的调整、调查技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农村税费政策等因素影响,使二次调查的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二是耕地田坎面积的变化。二次调查因田坎系数测算、耕地田坎面积扣除的方法不同,导致了田坎面积减少,从而增加了耕地面积。三是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程的实施。近十几年,安徽省共新增耕地145万亩。四是部分滩涂地、洼地的认定。二次调查期间,由于雨水偏少,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水网地区的部分县(区)滩涂地,以及淮南、淮北、宿州煤炭产业区等地的采煤塌陷地,农民自发种植了粮食和其他农作物,按照规定,这类土地作为耕地调查,增加了耕地面积。五是晒谷场地类的变化。由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部分晒谷场被农民自发复垦为耕地,致使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安徽省建设用地总量为186.63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3%,比1996年一次调查增加了30.78万公顷;全省人均占有建设用地达到274.5平方米,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安徽省实施建设用地增量计划投放与鼓励存量盘活并重的调控措施,有力支撑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也反映出,许多地方建设用地增速较快、用地效率不高、结构失衡等阶段性特征明显,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任务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