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安徽省第一个“青年 农场主”实验班今毕业

17.06.2015  16:00
见链接: 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5-06/15/content_110096.htm

      本报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刮进大学,乡村,成为大有可为的新天地。在合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也选择乡村成为梦想起航的始点。今天上午,安徽省第一个“青年农场主”实验班的30位青年农场主正式毕业,30位学生中,有10名学生选择继续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的职业道路。

        2012年,安徽农业大学“现代青年农场主”人才实验班成立,30位涉农专业的学生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层层选拔,组成安徽省第一个“青年农场主”实验班,开始属于自己的别样大学生活。

        “现代青年农场主”试验班是安徽省团省委、安徽农业大学以及荃银高科三家联合发起的农业青年人才培养工程,计划10年内由企业资助500万元,开设“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创业试验班。试验班的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知识,还要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训。此外,学生毕业后,校团企还为学员提供农场经营管理创业孵化,支持学生创业。

        2011年,还在安徽农业大学学习园艺专业的罗干,带着改变的想法,报名参加了农大“现代青年农场主”荃银创新创业试验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成功入围。

        “青年农场主给我们提供的实践的空间和先进的经验,两年孵化期结束后,还将有一笔创业启动资金,我想用这笔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罗干告诉记者,当“农场主”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其中的辛苦,更是他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我的心里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今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农场主,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致富。”

        鄢高翔是首届现代青年农场主班的辅导员老师,“试验班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固定的教科书,既有学校的导师,也有农业企业的导师来给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学习阶段,感受到公司的运作。”

        “能够参加创业试验班的学生,本身都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对于做农业的信心很强,知识能力也要全面很多。”鄢高翔告诉记者,现代青年农场主要培养的其实并不是“农场主”,而是能够熟悉农业发展规律、顺应市场的“现代农业企业家”。

        对于首批毕业学生的去向问题,鄢高翔认为,每个学生都面临着选择和被选择的情况。“我们的培养目标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农业方面的人才,而是培养涉农方面的综合性人才,支持学生去创业,去做农业相关的事情。”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说,培养与实践相关的人才用实验班的形式开展,可以更早更快地和实践结合起来,中国将来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农民,青年农场主班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是很有启发的。但农场主的成长过程,最主要的还是要在农村和自己的创业实践中磨练出来。

        (本报记者  杨赛君  毛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