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中国国土资源报》第7版:留住自然美 幸福新生活——安徽省宿松县长铺镇美好乡村建设巡礼

12.11.2014  11:56
         
       
          本报记者 洪曙光 通讯员 熊丽丽 胡水宏
          10月初,记者来到安徽省宿松县长铺镇,所到之处,只见山清水秀,一幢幢农宅坐落有致。土地整治项目区里“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金黄的稻谷、洁白的棉花、银色的荞麦花成片相间,一派丰收宜人景象。“长铺居民之家”集文化体育、娱乐游艺于一体……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这里得到较为完美的体现。
          就地改造村庄留住自然美
          “少拆房,慎砍树,不填湖”是中央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镇党委书记杨文龙告诉记者,中央的要求是村民心里的愿景,镇党委政府坚持“建什么、怎么建”都要征求村民的意见。除了空心村和规避自然灾害需要,其余的大部分都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只拆危房不砍村,疏浚河渠不填塘,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
          记者来到张上屋自然村,村口那棵百年古树高大茂盛。村内3口水塘呈三角形分别处于村的东、南、西面,村庄内30户农宅建筑风格各异,古树和农宅倒映在水塘里如诗如画。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垃圾房、杂物间、公厕等一应俱全,其他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公共设施管理规范,组内交通便捷,环组路和串户路构成张上组完整的交通网格,农田环绕周边,水系流畅,风景宜人,157名群众在占地面积3.15公顷的自然村里安居乐业。
          这一年多来,村里共清理当家塘3口,拆除破旧房屋、厕所400平方米,房屋墙体整修15000平方米,屋面“平改坡”面积6000余平方米,修建下水道600米,新建公厕1座,建成一处面积7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并配置体育健身器材,修建3.5米宽的主干道路660米,2.5米宽的支路150米,各农户门前修通了串户路,安装路灯15盏,同时对庭前及路边按标准进行了绿化。
          怀着兴奋的心情,记者一路走过叶湾、何大屋、方大屋自然村,村村均以“新江南”建筑风格为主调,对房屋进行了“穿衣戴帽”式改造;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菜园,瓜果挂满枝头;交通四通八达,主干道路、排水、排污管道完善,居民休闲广场景色宜人;村庄隙地、道路两侧、广场周围等都实施了环村造林工程,重点打造的香樟园、桂花园浓密茂盛,香气四溢……
          叶湾村的村民叶国泰拉着记者的手说:“美好乡村建设的规划跟我们农民想到一块去了,这样的村庄整治就是好!”一直在城里工作的杨良金今年国庆节回到老家长铺镇马塘村,对深有感触地记者说:“过去我们村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继而双手摸着身上的白底蓝格衬衣说,“像现在秋天在家衬衣穿两三天不洗都没问题。
          走过几个自然村,记者不禁感叹:村庄错落有致,山水田园风情,自然美才是真的美!
          土地整治改造农田促丰收
          漫步在长铺镇土地整治项目区,沟、渠、道路,自成体系。放眼望去,稻穗压弯枝头,棉花如雪垛,荞麦花开如银,土地整治让万亩低效土地变成了耕作方便、灌排可控的高效农田。
          杨文龙介绍,长铺镇土地整治项目是2009年省级投资的,项目区总面积706.02公顷,总投资规模2231.87万元。县主要领导告诉记者,由于项目区地处丘陵,项目实施前,耕地田块小、形状不规则、埂多,还有大量废弃坑洼地未能充分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沟渠杂且淤塞严重、配套设施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弱、易涝易旱;道路乱且标准低,多为断头路,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差。在项目规划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项目区受益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会议,通过现场勘查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经过多次论证修改,才形成最终的设计报告,通过3年建设基本完成了规划设计的建设内容和工程量。
          杨文龙扳着指头告诉记者,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灌溉保证率达90%,渠道水利用率达77%,增强了灌溉排涝能力,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5.25公顷。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地、节水、增产、省工四个方面,其中新增耕地产生的经济效益达30多万元,整理后的耕地新增经济效益达90多万元,合计年新增经济效益达122万元。
          据了解,项目竣工后,镇政府组织对整治后的土地进行测量登记,对因项目建设占用农户的土地面积,从新增耕地中补足,多余的面积通过召开群众会议的形式确定分配方案进行分配或由集体对外发包。同时,及时开展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目前项目区60%以上的耕地都已承包给种粮大户承包经营。
          正在田间收割稻谷的何大屋村60岁的村民何银元告诉记者,项目区土地经过规划整治后,田块由原来的小田变成了大田,田间道路四通八达便于机械化耕作,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他抱着一把割起的稻子喜笑颜开地对记者说:“你看现在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灌溉排涝一点问题都没有,既旱涝保收,又多打粮食,好得不得了!
          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和谐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长铺镇长铺社区,最抢眼的要数位于办公区北侧的“长铺居民之家”。记者在现场看到,居民之家分为室外与室内两大部分,室外占地7.8亩,包括百姓大舞台、篮球场、乒乓球台、体育健身设施、科普知识长廊、宣传长廊、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栏;室内由三层楼构成,建筑面积达1400平方米,包括管理室、电子阅览室、书画室、健身舞蹈室、居民练歌房、亲子间、女工坊、棋牌室、残疾人康复中心、医疗室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
          社区党总支书记洪灿东说:“整个工程于2013年9月开工建设,现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一次可供1000多人活动。社区辖59个村民组,常住人口达18000余人,基本上能满足居民文化体育生活需要”。
          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社区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市、县文化团体和专家来社区演出,居民之家常常是人流络绎不绝,场面热闹非凡。洪灿东介绍,居民之家运行不到半年,就组织了两次“请进来”活动:一是县黄梅戏剧院将一台精心编排的黄梅戏节目送到社区;二是安庆市美术协会名誉主席吴会源和余河清、达奇等书画家来社区开展送文化艺术进社区活动。期间,居民们与艺术家们面对面地交流,享受文化艺术带来的乐趣。
          杨文龙介绍,下一步,镇里打算根据长铺社区这样的模式,对各村和自然村的文化广场进行升级,尽量让村民不出村子就能享受到更多的文体活动带来的乐趣。
       
          相关图片资料: 土地整治项目区里田肥粮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