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实施精准扶贫 推进扶贫开发

13.10.2014  09:2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扶贫领域亦是如此。我省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无数个扶贫人用他们的辛劳和汗水,创造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扶贫经验和做法。鉴于篇幅有限,现节选部分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以供各地借鉴和参考。

   金寨县

   突出重点夯实基础

  金寨县分类施策,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帮扶的基本点,全县选择适合发展的茶叶、毛竹、板栗、猕猴桃、高山有机稻、蔬菜、中药材、生态养殖等8个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发展,每村明确1~2个主导产业,做到县有产业扶贫规划、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

  2013年,发放到户扶贫资金1329万元,扶持3399户贫困户发展油茶、毛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18761亩;扶持2563户贫困户养殖猪、牛等大牲畜7000余头,养羊、兔1.5万余只,养鸡鸭鹅14万余只,发展水产养殖7000余亩,大多贫困户当年一举脱贫; 2014年,启动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到户工程。每户投入2.4万元,采取扶贫资金资助、企业捐资、贫困户自筹三结合投入方式,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实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通过前期建成发电运营情况看,贫困户在20~25年内每年可稳定增收3000元左右。年内该县共计划实施2008户,首批1008户实施到位并网发电。同时,积极探索扶持农业主体及贫困户参与收益分红的扶贫资金投放机制。今年,在6个乡镇、 7个村建设猕猴桃产业扶贫示范基地8处,投入扶贫资金300万元,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基地3000亩。扶贫资金由村级持股,约定4年后按照每年不低于7.7%的利润比例参与分红,分红部分的2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80%在本村贫困户中分配,直接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来源。

  积极争取实施重大项目,改善基础条件,积聚发展后劲。沪汉蓉快速铁路、合武高速公路的开通运营,从根本上改善了交通条件,为加快脱贫注入了新动力。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的通车,使全县旅游资源快速连接,旅游效益实现提升。金寨职业学校于8月15日正式招生办学,为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集中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提供了平台。

  针对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2012年下半年以来,探索实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努力为贫困户发展致富提供“源头活水”。目前,县域拥有银行机构10家、营业网点73个、自助银行网点22个,遍布全县城乡。同时建立征信体系,努力化解融资难、融资贵的“老大难”。 2013年,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惠民资金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超过1000元; 4.49万贫困人口享受到政府及社会救助,占贫困人口的30.4%。

   岳西县

   整合资源整村推进

  岳西县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记其功、各负其责”原则, “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推动整合工作上台阶、创精品、出效益。根据整推规划,将整合资金规模“开单子”交给相关行业部门;相关行业部门以文件批复形式予以确认,切块用于整村推进项目。 “十二五”以来,累计整合行业部门资金2.1亿元,特别是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试点项目实施中,整合资金达6620万元,是试点资金的4.4倍。

  积极构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帮扶到底,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五类帮扶到边的“五五”帮扶网络;开展了百个机关单位、百个企业联系帮扶百个整推村、万名党员和机关干部结对帮扶万户贫困户行动;实现了整推村结对帮扶、选派干部到整推村任职、资金互助、基础设施受益到户、主导产业辐射到户、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等到村全覆盖。 “十二五”以来,积极争取中直、省直单位帮扶我县实施各类项目600多个、资助贫困学子1000多名,中直和省直单位23名干部到岳西挂职帮扶,选派140名干部、选聘40名大学生和鼓励多名“转非”干部到整推村工作。

  “十二五”以来,整推村183万人“行路难”、 6200亩农田和产业基地“灌溉难”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2.3万人用上了清洁卫生山泉水。同时实现了电力、通讯、县级标准卫生室、学前教育等多个100%。地处深山区的姚河乡香炉村是国宾礼茶“岳西翠兰”产出地, 2.3千米的水泥道路修通后,茶叶产品附加值提高了30%,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年增收1200元。截至2013年底,全县先后有107个贫困村实现脱贫,2个村被评为国家“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和国家级生态村, 27个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和省级生态村, 22个村荣获全省美好乡村示范村称号。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年均增长16%以上,是2004年的4.1倍。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