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利用外资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15.05.2014  19:07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为更好地发挥外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依据全省“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我省“十一五”利用外资专项规划。
      一、“十五”利用外资回顾
      “十五”时期,我省利用外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规模持续扩大,质量明显提升。“十五”累计利用外资53.7亿美元,比“九五”的35亿美元增长53.4%,超额19.3个百分点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额23.4亿美元,比“九五”的19亿美元增长23.3%,外商直接投资额在全国排名由“九五”末的第21位上升到“十五”末的第14位。“十五”时期我省利用外资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全省利用外资从2000年的4.2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6.9亿美元,年均增长32%,其中2005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9亿美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922个,吸收合同外资53.2亿美元。
      二是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外资投向结构优化升级,从一般性加工工业扩展到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服务业等。“十五”期间,我省一、二、三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分别是2.5%、67.3%和30.2%,与“九五”时期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外商投资从短平快的试探性项目逐步转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大中型长期项目,产业政策导向作用明显增强。利用外资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单个项目的合同外资额由“九五”末的257万美元提高到“十五”末的369万美元。
      三是投资方式和来源进一步拓展。 外商投资的方式除了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股份制以外,外资并购、BOT、TOT以及境外上市也成为我省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截止2005年底,前来我省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共有84个。来我省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由“九五”末的16家增加到“十五”末的28家。
      四是外商投资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 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增长点,是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05年,我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比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中,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比15.4%,比2000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额的比重为10.6%,比2000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全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额的比重为30.7%,比2000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
      五是利用外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 坚持外商直接投资、其它投资、对外借款“三箭”齐发;充分发挥市、县、开发区和省属大企业四大引资主体作用,实现“四个轮子”一起转;加强政策促进,完善目标考核,加大服务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先后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利用外资步伐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指导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省属国有大企业利用外资步伐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并逐步完善利用外资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利用外资大项目协调机制,滚动推进“五个一批”外资项目建设,成功组织“徽商大会”、“投洽会”等境内外重大招商活动,积极探索产业链、点对点等招商方式,招商实效明显提高。
      从“十五”的发展看,我省利用外资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利用外资总量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全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到全国总量的1%。二是利用外资质量水平仍然有待提高,新批项目中大项目少,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外资结构也不尽合理,金融、保险等领域利用外资仍未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各利用外资主体的作用有待充分发挥。县域利用外资起步较晚,省级以上开发区的载体优势没有充分展现,大企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四是利用外资后劲不足。和周边省市相比,我省合同利用外资规模不大,还没有形成明显的外资产业集群,发展空间有待拓展。五是引资环境有待完善。我省的投资环境与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外资管理、服务、协调机制尚需改进和完善。
      二、“十一五”利用外资形势预测
      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十一五”期间我省利用外资总体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来说,我省利用外资面临的有利因素主要有:
      1、跨国投资出现新一轮增长趋势。 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企业利润的增加,从2004年起,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分析预测,未来几年内,国际直接投资都将会保持增长态势。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扩展新市场、降低成本,以及从外国获取自然资源和战略性资产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将拉动外国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增长。同时,跨国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很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并购活动,这些活动将进一步提高外国直接投资水平。
      2、全球和国内产业转移加快。 一方面,新技术革命浪潮将继续推动发达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制造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程度较高的重化工业、新兴产业的部分制造环节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服务业的跨国转移渐成趋势,外包成为服务业跨国转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土地、水、能源、劳动力供应趋紧的形势下,凭借区位和资源优势,我省将从这种转移趋势中获得更大收益。金融、保险、商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扩大开放也为安徽提供契机。
      3、中国仍然是全球投资的主要热点。 最新发布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重心将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GDP增长年均将保持在8%左右。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将保持外商投资政策稳定。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投资回报良好,始终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长期利好因素。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引资规模仍将保持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国家的第一。
      4、“中部崛起”将给安徽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党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是中部实现崛起的新契机。商务部《关于扩大开放、提高吸收外资水平、促进中部崛起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扩大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扩大吸收外资规模,提高中部地区吸收外资水平,是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内容,是充分发挥中部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国家将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中部支持。加上商务部正在实施的“万商西进”工程,安徽正在实施的“东向战略”和“861”行动计划,为安徽有条件成为上述倾斜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也要看到,我省在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方面仍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不利因素主要有:
      1、吸引国际资本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客观上我省面临国际、国内吸收外资的双重竞争格局。从国际上看,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信息、人才竞争和战略资源争夺,将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国家竞争优势的焦点,包括美欧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把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纷纷放宽政策和市场准入。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政策优势并不明显,仅靠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难以在吸收外资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从国内来看,东部地区,借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政策形成的高速增长惯性和领先地位的优势,正在加速发展,当前很多沿海省市致力于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将其产业转移在内部消化;西部地区,2001年起开始享受国家政策倾斜的扶持,开始大开发,大发展;东北地区,2003年就有了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许多特殊政策支持,重振老工业基地的雄风;国家对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政策支持势必对中部地区利用外资产生影响。而国家在做出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后,中部各省纷纷做出调整,加快开放的步伐,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国际资本国内分流渠道大大增加。目前我省利用外资情况在中部地区位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要实现安徽利用外资快速发展,难度加大。
      2、宏观政策调整仍是制约因素。 国家宏观调控目前仍处于关键性阶段,对我省利用外资的增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据调查目前仅我省3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约有共300亿元的内外资项目受到土地管制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式管理,收缩县(市)级业务,各县(市)目前普遍反映贷款难问题,资金短缺也影响了当地外资企业的发展。
      3、促进外资快速增长的产业基础仍很薄弱。 我省利用外资的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将占有较大比重。还应清醒看到,外资在我省尚未形成有积聚效益的产业集群。一个地区只有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专业化配套分工合作体系,才能逐步形成上、中、下游完整健全的产业链,从而带动产业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积聚。
      4、利用外资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我省招商引资的机制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创新,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到位,政府在管理及服务职能方面同时存在越位和缺位问题,投资促进机制还有待建立、健全和完善。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省利用外资的持续快速增长。
      三、“十一五”利用外资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将利用外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全省利用外资总量上较大跨越,质量上明显提升。继续积极、有效、合理利用外资,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推动全省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对外资技术和管理的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外资对我省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总量目标 :到“十一五”末,力争全省利用外资额达34亿美元,年均增长15%,实现5年翻一番,“十一五”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
        3、结构优化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利用外资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和新时期发展的需要,着力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1)实施“四轮驱动”,继续强力推动市、县、开发区和省属大企业利用外资,力争“十一五”末12个市利用外资超亿美元,20个县(市)超2000万美元,26个开发区超千万美元,20个以上大企业实现与外商合资合作,县域和省级以上开发区利用外资额分别占全省利用外资额的30%和60%,大企业利用外资比重明显提高。
      (2)坚持“三箭齐发”,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扩大外商其它投资和对外借款。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力争“十一五”占比50%以上,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5亿美元,比“十五”提高5个百分点;要继续促进外商其它投资,力争“十一五”外商其它投资达到39亿美元,尤其要加大我省企业境外上市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力争通过境外上市吸收外资5亿美元以上;同时还要把握好“十一五”期间利用国外政府优惠贷款的最后时期,争取在对外借款方面取得进展,力争“十一五”期间全省对外借款达到26亿美元。
      (3)提高外资资金到位率,力争达到50%以上。“十五”期间,我省FDI到位外资占合同外资的45%。提高外资资金到位率,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利用外资的质量。
      (4)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使其占全省进出口总量的35%以上。“十五”期间,我省外商投资企业为全省外贸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全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额的比重为28%。力争 “十一五”期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比提高7个百分点。
      (5)“十一五”期间新引进20家以上世界500企业在我省投资(包括原有企业的增资扩股),发展、培育一批利用外资龙头企业,力争在我省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
      (6)努力提升我省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力争“十一五”期间我省利用外资在金融、保险等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在旅游、商业、电信、文化等领域取得更大进展。
      四、“十一五”发展的战略与政策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坚持大开放主战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投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一)进一步发挥利用外资主体作用,加快利用外资步伐
      充分发挥各市利用外资的枢纽作用。各市负责协调、联系各开发区和县(市)利用外资工作,必须强化统筹作用。继续严格执行各市利用外资目标考核责任制,逐月通报利用外资完成情况,兑现招商引资经费补助。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有12个以上市利用外资过亿美元。
      充分发挥县域利用外资的潜力优势。县域利用外资是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我省利用外资取得整体突破的关键之一,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其释放巨大发展潜力。继续对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成绩突出的县(市)予以经费补助。适时向县(市)下放3000万美元以下鼓励类和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申请报告和合同章程的核准权。大力推进县域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帮助县域拓展外联渠道,促进县域利用外资工作快速发展。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61个县(市)中,有20个县(市)利用外资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全省县域利用外资超过10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量的30%。
      充分发挥开发区利用外资的集聚作用。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利用外资的集聚地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省级以上开发区在继续加快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综合投资环境,完善产业配套和支持条件,积极吸收外资,使之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同时要更加注重引资质量,不断优化结构,尽快成为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为全省开发区发展树立典范。“十一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力争分别以30%和20%的年均速度增长,到“十一五”末,省级以上开发区利用外资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量的比重达到60%。
      充分发挥省属国有大企业利用外资的牵动作用。省属国有大企业掌握着我省产业领域内的优势资源,集中了优质资产,代表着发展水平,是我省利用外资牵动性大项目的理想载体。认真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省属国有大企业利用外资步伐的若干意见》,鼓励通过利用外资等增量调整和股权转让等存量调整的办法,加快省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外资改组改造集团公司的母公司,鼓励国有股权依法向境外战略投资者转让。力争到“十一五”末,20个以上大企业实现与外商合资、合作,大企业利用外资占比明显提升。
      (二)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大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围绕“861”行动计划,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重点发展高中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外资投向汽车及汽车零配件、机械装配、家电、石油化工、煤化工、橡塑制品、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旅游、文化等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我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外资参与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材料和现代中药等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利用合肥科教优势,鼓励外资企业在肥设立研发机构,提高研发水平。从现有产业基础出发,重点培育一批利用外资龙头企业,形成汽车及配件、电子、工程机械、纺织等产业集群。
      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效益。把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结合起来,把利用外资与引入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把利用外资与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人才结合起来。统筹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进入。对利用外资采取质量效益综合考核的办法,主要考核工业项目比重、引资规模、项目成功率、财税与就业贡献率、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等主要指标,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土地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强化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政策。努力盘活存量,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对重大利用外资项目,要优先保障用地。以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群为抓手,加强引进外资龙头项目,带动和集聚相关项目,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不断培育和壮大引资增长点
      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利用外资。抓住我国服务业全面开放和CEPA实施所带来的机遇,推动我省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促进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法律、教育、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产业以多种形式对外合资合作。积极引进外资建设大型超市、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经营、兴办旅行社等方面的合资合作。动员各类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承接跨国公司研发、物流、广告、市场调研、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外包,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拓展新领域。 
      加大对外融资力度。积极探索境外上市、证券市场融资、无形资产融资、股权置换等新的利用外资方式,鼓励、支持和帮助国有大企业、民营企业的境外上市和融资。鼓励境外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来省投资。鼓励具备条件的境外机构参股省内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鼓励外资通过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参与我省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积极有效地使用境外借款。积极申请和用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及外国政府贷款。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帮助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困难和问题,并督促按约按期完成项目、归还贷款。
      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股。要切实解决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其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配套环境和家居环境,吸引其增资扩股和利润再投资,形成“以外引外”的良性循环。
      (四)进一步夯实项目基础,努力提高引资成功率
      双向搜集、整理、包装引资项目。善于分析、捕捉国际产业资本流动趋势、投资意向,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意向和在中国境内的投资布局,适应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项目。把跨国公司的投资意向和我省区位、资源、科技、综合生产能力优势,以及“861”行动计划和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编制适合外商需求、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集聚效应明显、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按照国际惯例整理、包装、推介,形成双向互动,使项目更有针对性。
      滚动推进“五个一批”利用外资项目。针对投资者需求,推出一批最新的推介项目,推进一批在谈项目,落实一批签约项目,服务一批在建项目,促成一批增资项目。各级项目要根据情况变化,不断更新和调整,实施滚动推进。
      建立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对于国家核准限额以上、需要国家综合平衡或征求主管部门意见的利用外资项目,或者限额以下但需要省内综合平衡或征求主管部门意见的利用外资项目,或者境外上市项目,以及实际利用外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定期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项目进展,帮助解决项目立项、建设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对大项目的洽谈、审批、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提供坚强保障,建立大项目“绿色通道”,推动重大利用外资项目有效实施。通过对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成功率。
      (五)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引资实效
      全力办好各类重点投资促进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策划和组织我省重点招商引资活动,特别要改进举办和参加招商会的模式,避免无计划、无项目、无对象、无目的的外出招商,提高招商实效。重点办好全省最大的综合性会展—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培育经典品牌式经贸盛会,打造我省国际化招商平台。同时每年在境外举办一次有实效的招商活动。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促进万商西进合作项目对接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重要平台,组织好重点招商活动。
      积极尝试各种有效的招商方式。针对不同领域国际资本的不同特点,开展灵活务实的产业招商、定向招商、小分队招商、园区招商等。学习先进省市的招商经验,选择一批境外投资机构、咨询公司、融资公司、行业知名人士,作为我省招商代理或招商代表,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搭建公共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建立重点行业目标外商数据库。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工业、农业、服务业、旅游、企业境外上市等“六条线”招商,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招商格局。充分利用安徽招商网,大力推进网上招商。瞄准资金较为雄厚、技术层次较高的外商和公司招商,利用其资金和技术提高当地产业层次,利用其影响力和示范效应以商引商。
      (六)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来省投资
      把吸引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放在突出位置。提升外资规模效应,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发挥国有大企业招商载体优势,挖掘经济技术起点高的招商项目,增强对500强企业的吸引力。通过定期寄送招商材料、推介项目、拜访公司总部和驻华机构、邀请参观考察、建立客户档案等方式,加强与500强企业的密集接触和高层接触,搜集掌握其战略投资意向,加深500强企业对安徽的了解,推进项目对接和跟踪服务,促成投资。做好已来我省投资的500强企业的服务工作,鼓励和引导他们扩大投资或新设项目。鼓励500强企业来省设立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促进跨国公司对本省相关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等的提升效应。
      大力拓宽与跨国公司的联系渠道。注重抓住产业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多引进跨国公司的科技型、基地型大项目和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密切关注国家关于外商投资参与国企改组改造、兼并收购等政策走向,推动我省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以新的合作方式进入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体系,推动一批专业化中小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配套体系,推动一批生产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国际采购体系,吸引跨国公司在我省建立面向全球的生产基地、加工配套基地、采购基地和研发中心。
      (七)进一步加强领导,培育一支精干高效的招商骨干队伍 
      完善和落实利用外资领导责任制。坚持把利用外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精心组织实施。将利用外资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整合政府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利用外资的合力。进一步落实利用外资“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考核责任制。
      切实加强投资促进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既明确分工又紧密合作的“政府、社会和企业”新型投资促进体系。明确政府、专业机构和引资主体各自在投资促进中的角色和分工。加强政府对投资促进的指导、管理、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促进机构,培养一支精干高效的投资促进队伍,完善投资促进与服务体系。加强利用外资业务力量,为高效开展利用外资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注重培养利用外资的“操作能手”,举办利用外资政策及投资促进业务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全省外资干部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从招商经费、工作条件、干部成长等方面切实关心和支持利用外资部门和人员,激励其热爱和投身于利用外资工作。 
      (八)进一步优化环境,努力创造利用外资新优势
      加强政策促进。积极贯彻落实现有外资政策,加强对利用外资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同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将出现的一些新趋势,积极争取国家对中部地区在税收优惠、准入门槛、开发区用地、审批权限和组织机构等方面的支持。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政策的研究,积极向国家提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修订建议,争取将更多的安徽省优势产业列入《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营造更加优良的引资综合环境。进一步建立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诚信、规范、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物流通畅、中介服务体系健全、便于配套生产的企业发展环境,有利于人才聚集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努力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向以综合环境优势吸引外资转变。
      加强运行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外资统计网络,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履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强化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维护外资企业员工的权益。重点治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问题,进一步规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打造诚信政府,坚决兑现引资承诺,坚定外商在安徽的投资信心,营造全社会“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附表:1、十五”全省利用外资年度总额统计表
                  2、“十一五”各市利用外资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