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04.12.2017  11: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国传统医学的发扬光大离不开中医药战线工作者们的辛勤努力。

  在安徽省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以下简称省中医院),就有着这样一批优秀的医疗工作者,他们不仅医术高超、热爱事业,且宅心仁厚、关爱患者,为传承中医、治病救人而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做透析不误上门诊的骨伤科大家——丁锷

  “骨伤科医生一定要多看书、多思考。”外公的话,让安徽省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年轻的骨伤科住院医师许丁锐记忆深刻。

  许医生的外公丁锷老先生,是全国著名的中医骨伤专家,安徽省中医骨伤创始人和奠基者,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位圆脸、微胖,笑容和蔼可亲的老人一生笃志敬业、德术并重,在业界享有盛名。许医生记得,2017年7月3日下午,病床上的外公叮嘱完这句话后似乎有些累了,便闭上眼睛开始休息,当晚便溘然长逝。

  多看书、多思考,这生命尽头的最后一言虽平凡,却凝聚着丁老兢兢业业的精神和对事业的热爱。这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医学大家一生致力于中医骨伤学科的研究、应用和人才培养,以高超的医术与服务精神救死扶伤,为无数病人消解了病痛,带去了健康。

  省中医院的副主任医师王正是丁老的亲传弟子,老师生前的言传身教,他还历历在目。在王正的印象中,丁老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早上7:40之前到达诊室(8点开诊),绝对不会让病人等他。2011年开始,丁锷因肾功能衰竭,每周要透析四次,这种状况下即使是年轻人,身体也大多会吃不消。老人家当时已77岁,家人、领导、同事们都劝他退休,但一向好脾气的丁锷却在出诊一事上十分倔强,坚持每周出诊两个半天,一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甚至早到的习惯也从不曾打破。

  “我放不下病人,不想让他们失望。”回忆起老师,王正总会想起这样的口头禅。他说,丁老对病人的关心不仅挂在嘴边,行动上更是常常让他自愧不如。比如,丁老的门诊日志上记录了他的每个患者的联系方式,诊断后隔一段时间他就会主动对病人进行电话回访,问他们治疗效果如何。最初这么做还是在没有手机只有BB机的年代,联系非常不便,但这些麻烦在丁老面前从来都不是事儿,一做便是几十年。这个习惯帮助他的病人们更好地恢复,也让他积累了经验,提升了医术。

  虽然丁老早已是业界泰斗级别的名医,但他为人十分谦和,没有架子,“服务”是他对自己工作的定义。“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有外地医院以20万年薪想聘请丁老,在当时是极高的收入了,但他不愿意去。他说再高的薪水比不上对省中医院和他的病人们的感情。”带着这种深厚朴实的感情,这名中医大家不图名不图利,把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他关心的病人、他眷恋的医院和他热爱的事业。

  对于许丁锐来说,外公去世前的那个下午的一个细节让他十分难忘。值完一个通宵的班,许医生刚走进外公的病房便听到老人问他:“怎么这么疲惫啊?”听到外孙抱怨了几句值班很累后,丁老对许医生说:“在病人面前可别这么说。当医生不会感到累,应该感到有成就感。”回忆起外公生前种种,许丁锐说:“我想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淡泊名利、心怀患儿的儿科医生——桂金贵

  头发花白,中等身材,最让人在意的是,还骑着一辆特别破的旧自行车。如果你在早上7:30来到省中医院,可能会见到这样一个人。你一定猜不到,他就是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一年接诊25000多患儿的名医桂金贵。

  说起桂主任,同事们几乎都会提一嘴他那辆破车,这辆车他骑了十多年了,甚至修车师傅都说,你这车不能再修了,但桂主任依然每天骑着它上下班,都快成他的个人标志了。同事们还说,为了尽可能多看病人,桂主任中午从来都吃自己带的盒饭,他那个饭盒包也是一用好多年了,大家一眼就能认出来。

  而来找桂金贵看病的家长们对他印象更深的则是他桌上一堆堆的病历。“桂主任医术没得说,就是来找他看病的人实在太多了。”在几家大型健康网站的医生页面下边,这样的评论占了大半。桂金贵每周4天出诊,之所以一年能够看25000多病人,靠的是延长上班时间,早晨7点开诊,中午不休息吃自带盒饭,晚上经常门诊到7、8点。他从不因个人原因拒绝患者,病人只要来了无论多晚都会给看,而且不光给看病,还教人保健方法,在患者家长中口碑极佳。桂金贵说:“病人来看病是对我的信任,我当然会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他们负责。”

  对待患儿,桂金贵是出了名的尽心尽责。“做医生,绝对不能认为针是打在别人身上的、药是给别人吃的,治疗的每个细节都要为病人着想到位才行。”这样的行医原则让患者眼中的他格外有人情味。几年前,桂金贵曾遇到过一位因疫苗不良反应昏迷了13天的初中生,当时院里都觉得已无希望,放弃会更好,桂金贵却坚决不同意。“一旦放弃,这个家就垮了啊。”深感孩子重要性的桂主任作出了一个对这个家庭至关重要的决定,“小孩子的生命力是很强的,我们当医生的一定不能轻易放弃。”第14天,这位患者奇迹般地醒了过来,现在已完全恢复健康。

  4年前,社区医联体开通后,桂金贵开始每周在合肥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诊。家长们都很高兴,因为又有了找桂主任看病的新途径。虽然更加忙碌了,但桂金贵对这项新任务毫不马虎,他一边坚持门诊,一边社区带徒,为儿科人才“造血”,与此同时还根据社区特点,拟定社区儿科门诊的建设方案,并逐步推进,现在已把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了人气极高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将优质医疗服务带到基层。

  当被问到有没有想在将来实现的目标,桂金贵却说:“我希望一切都顺其自然。”他说自己从不追求名利,只坚守自己救人的初心,否则必然会瞻前顾后,也坚持不到今天。将来他唯一知道自己会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医术更加精进,让中医造福更多中国家庭。(冯凡希)

发展传统中医 助力“健康安徽”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News.Hefei.Cc
社论:看病为啥一定要找熟人?
  现在很多人办事都喜欢托熟人、找关系,安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