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生优先 为百姓幸福“加码”

27.04.2018  19:26
安徽:民生优先 为百姓幸福“加码” - 徽广播
安徽:民生优先 为百姓幸福“加码” - 徽广播
安徽:民生优先 为百姓幸福“加码” - 徽广播
安徽:民生优先 为百姓幸福“加码” - 徽广播
安徽:民生优先 为百姓幸福“加码” - 徽广播
安徽:民生优先 为百姓幸福“加码” - 徽广播
安徽:民生优先 为百姓幸福“加码”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在视察安徽时指出,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两年来,安徽对标这一要求,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质量”,满足“民生期待”,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里是合肥市长丰县吴山镇的楼南村,这里也是一个省级美丽乡村的建设点,我手上拿的这张照片就是我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两年前的模样,大家可以看到,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现在的这里已经是焕然一新。

  楼南村的美丽蝶变源自于2016年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的实施,整合省市各级资金,这个村前后共投入300多万元,围绕路通、灯明、水净、村绿、民乐等内容实施了20多项工程改造。村里的环境好了,现在阿根廷南瓜、热带水果、吴山贡鹅等十多项特色种养殖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带动了全村百姓增收致富。

  合肥市长丰县吴山镇楼南村村民陈敏: “变化太大了,泥巴路变成水泥路,通上了自来水,环境也好了,我们腰包也鼓起来了,生活真的是越来越滋润。”

  合肥市长丰县吴山镇楼南村党支部书记陶毅: “村民的年收入从两年前的9千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2千多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的嘱托,安徽坚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两年来,共投入1760多万元,针对民生工作的短板、堵点和薄弱环节,累计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39项民生工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0%以上。

  安徽省财政厅民生办主任黎学东 :“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安排超过1000亿资金,比上年超过13.5%,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安徽还在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上持续精准发力,产业脱贫、就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等。十大工程招招精准,成效明显。2016年全省97.1万人脱贫、1077个贫困村出列;2017年实现95.5万人脱贫,1134个贫困村出列,连续两年在国家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2017年,排名还由前一年的第6位移至第3位。

  安徽省扶贫办副主任周勇: “两年来,安徽脱贫攻坚在深度广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下一步,我们要确保1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8个省级贫困县摘帽、700个以上贫困村出列以及7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减贫计划。”

  文化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成为了衡量百姓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像我现在所在的安徽大剧院,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遍地月光》正在这里上演,老百姓现在只需要花10块钱,就可以看一场这样的精品剧目。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国家一流水平的文化精品走近普通百姓,安徽每年都会开展文艺精品进万家、文化惠民消费季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同时,还着力于打造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民文化乐园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2017年,全省有1787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群众开放。

  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丁光清: “着力提质增效,着力振兴乡村,着力均衡发展,加强文化扶贫,开展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徽还推进实施了教育综合改革、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等一系列举措,眼下在安徽,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实现了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29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3.07%。对于生态环境这一普惠性的民生福祉,安徽更是不断加大改善力度,两年来,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等,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邢伟: “安徽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把握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的问题和利益问题,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突出重点、完善制度,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