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特刊]我的年度头条:家园美起来

03.01.2017  21:04

  生态文明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回首一年历程,江淮大地绿色发展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这一年,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文件磅礴推出,展现安徽决心和壮志。《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出台,提出以绿色美好家园建设、绿色产业培育等六大工程为抓手,力争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河一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模式成为全国示范样板。

  从持续推进呼吸“保卫战”到全境推行“河长制”,从美丽乡村建设到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行动力大幅提升。淮河、巢湖水质稳定向好,新安江保持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新增造林逾120万亩;22个县市入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绿色孕育希望,发展创造未来。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我们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绿色动力”,让江淮大地天蓝、地绿、水清。

  大事记

  ◎ 1月,《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实施,集中治水攻坚战打响。我省率先全境推行“河长制”,省政府成立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建立市、县、乡镇三级“河长制”。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长江流域总体水质达到优良,淮河流域在轻度污染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巢湖全湖维持轻度富营养状态并有所好转,新安江流域水质保持优良,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

  ◎ 3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提出以绿色美好家园建设、绿色产业培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保护建设、污染综合治理、生态文明风尚塑造六大工程为抓手,力争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河一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模式成为全国示范样板。

  ◎ 8月,省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森林、湿地、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今年,我省着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目前已有22个县市入围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我省与浙赣闽合作,同创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

  ◎我省着力推动国有林场改革,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

  数说2016

  源头治理污染

  夏季秸秆禁烧实现“一升一降”工作目标,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利用率82.1%;秸秆焚烧火点数持续下降,夏收期间火点数9个,较去年同期下降71.88%。蚌埠、马鞍山、池州、铜陵市实现“零火点”。我省火点数大幅下降,在全国排名亦由去年第5位好转至第22位。

  《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列明全省225条黑臭水体。各地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明确整治责任人和达标期限。 2017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2020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打造绿色家园

  今年,我省新增造林逾120万亩。筅目前,池州、合肥、安庆、黄山、宣城、六安六市已进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

  马鞍山、淮南、淮北、安庆四市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全省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县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57个、国家级生态村21个;省级生态县24个、省级生态乡镇460个、省级生态村1029个。

  壮大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呈现出发展势头强劲、规模稳步扩大、创新能力增强、名牌效益显现的蓬勃发展势头。

  今年1月至10月,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242.1亿元,同比增长20.5%,高于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4.5个百分点。

  探路“河长制

  记者:夏胜为

  对话人:肥西县柿树岗乡党委书记沈家创

  新闻背景

  2016年岁末,中办国办印发《意见》,两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我省先行先试,目前已全境推行。党政一把手管河湖,力破“九龙治水”困局。目前,全省建立市、县、乡镇三级“河长制”,强化协调调度,呵护绿水长流。 北有潜南干渠,南有丰乐河,龙潭河自北向南穿镇而过,肥西县柿树岗乡“三水”纵横。近年来,随着“河长制”实施,当地全面排查整治污染源,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曾经“颜色发灰、垃圾常在”的河流,如今的变化是水清了,岸净了。

  【记者】打响治水攻坚战,我省今年率先全境推行“河长制”。对“河长”头衔,您怎么看?

  【沈家创】河长职务是重要使命,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要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如果生产发展了,生态环境变差了,就影响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柿树岗乡是鱼米之乡,水资源特别丰富。将水环境治理好、保护好,是回应群众的热切期盼。作为河长,我就要把治水及环境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呵护绿水长流。

  【记者】您怎样推动治水?今年成效如何?

  【沈家创】走河即是抓手。河长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负责河道的日常巡查与管理。通过走河,我们做到三聚焦,即聚焦责任、聚焦问题、聚焦任务,以群众反映或走河发现的问题为导向,抓问题解决,抓整改落实。

  在我乡,龙潭河是丰乐河支流,九里沟是龙潭河支流。九里沟虽是不起眼的小河流,但水质好坏关系水环境总体改善。本月月初,我沿着河道走了2个多小时,一路巡查水质、沿线排污情况。在九里沟上游附近,我看到一家养猪场排出污浊废水,当即让乡环保办进一步调查,责令其整改。后经调查,该养猪场位于畜禽限养区,如果污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我们就将其纳入整顿关闭计划。

  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污染是我乡主要的水环境污染源。今年,我们“对症下药”,督促47家限养区内畜禽养殖企业提升污染治理能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结合防洪薄弱环节改造工程,将河堤上的村庄整体搬迁至集镇,实现生活污水处理。通过实施“河长制”,我们压实责任,保障境内水质显著改善。

  【记者】作为山水田园小镇,走绿色发展之路,有何计划?

  【沈家创】未来发展,我们聚焦生态,通过强化水污染治理、保持并继续提高森林覆盖率、探索美丽乡村建后长效管护机制、发展水生蔬菜种养区等,着力建设合肥都市现代农业示范乡、安徽美丽乡村新典范、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秸秆禁烧变废为宝

  记者:夏胜为

  对话人:安徽格义循环经济产业园负责人邹海平

  新闻背景

  今年我省午季秸秆禁烧,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无论是环保部卫星“扫描”,还是各级督查巡查,火点数在去年基础上再次大幅下降。全省夏收期间火点数同比降七成;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1%,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海轮上干过大副,在资本市场做过投资人,8年前,知天命年纪的邹海平义无反顾地从北京南下,和杭州、宁波、武汉的伙伴们,汇聚安徽发展生物质炼制产业。从六安起步,到霍山建厂,再在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落子,邹海平团队聚力集成创新,开创了全新的生物质炼制产业模式。

  【记者】您在安徽深耕8年,今年有何新进展?

  【邹海平】今年是我们公司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 8月,年处理10万吨农林废弃物资源利用生产线试投产。该条生产线包括成套装备,采用“三级分离技术”,让秸秆层层变废为宝。秸秆变成宝,在于含有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三大组分。我们通过气爆、水处理、蒸发、洗选等程序,将秸秆三大组分有效分离。半纤维素可用于制沼气发电,能产出优质沼液;纤维素是优质环保的造纸原料;木质素可用于制备环保胶,能减少游离甲醛的危害。 500元1吨收购的秸秆,附加值能做到3500元。例如我们生产线可年产200万吨优质、安全的秸秆有机液肥,可保障百万亩耕地使用。

  可以说,在安徽奋斗,我们八年磨一剑,打造了这个平台。这个平台有成熟的工艺技术和成套装备,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复制、可推广。由此,我们在国内生物质炼制产业中占得了先机。

  【记者】为什么将目光锁定循环经济,发展生物质炼制产业?

  【邹海平】我挺信奉一句话,人在没足够能力、没条件时就做点实事;在有能力、有条件时就做点有益于社会的大事。在当前绿色成主流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循环发展无疑是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聚焦生物质炼制产业,将秸秆等废弃物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变废为宝,就是尽己所能,为社会发展、为环境保护多做贡献,也将绿色废弃物变成金黄色的财富。

  【记者】未来有什么计划?

  【邹海平】未来,我们的事业立足安徽,也走出去。目前,我们已决定在阜南县复制同等规模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并根据产业政策在全省试点布局。今年,我们出于战略考虑,还与一家央企完成重大重组,接下来将在国内大型垦区推广格义模式。建议安徽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和推动生物质炼制产业发展,引导做强产业链。我相信,生物质炼制产业和有机农业发展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公益诉讼守护环境

  记者:夏胜为

  对话人: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辉

  新闻背景

  随着新环保法实施,环境公益诉讼多了。过去,由于法律对公益诉讼的主体有严格要求,和污染事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环保公益组织无资格起诉。如今,法律障碍已基本拆除。我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已由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立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诉常州永泰丰化工有限公司、常州清红化工有限公司。原告代理人张辉是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记者】是什么触动您热衷于环境公益?

  【张辉】当前,以雾霾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公众关注焦点。现代环境治理,需要推进社会共治。作为环保法律研究者、环境公益实践者,我特别愿意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今年,环境公益诉讼就是我选择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为环境打官司。新环保法为什么引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我想,其目的在于让环境污染主体不只受到行政乃至刑事责任的追究,还要承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责任,从而对环境违法行为予以高压和震慑。

  【记者】请介绍下今年推动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

  【张辉】如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诉常州永泰丰化工有限公司、常州清红化工有限公司案。我作为原告代理人,通过前期调查取证、与法院检察院充分沟通等,与相关单位一道推动立案。该案中,常州永泰丰化工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30日非法向涡阳县标里镇柏华村跨界转移倾倒危险废物,之后,14名涉案人员全部归案,相关企业支付前期危险废物处置费用。但是,被告倾倒行为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和损失,至今仍有影响。原告提出公益诉讼,诉求被告赔偿700万元,用于事发地生态环境修复。我们正持续推动案件进程。今年,我还作为省环保联合会原告代理人,参与另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正待开庭。

  【记者】推动环境司法、环境公益,未来有什么打算?

  【张辉】绿色发展需要不断提升生态治理法治化水平。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与保障,将是我的研究重点。我也将持续参与到环境公益诉讼中,将其作为公众监督手段、法制宣传途径,让更多人了解、参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