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正式“出炉”

17.02.2015  12:39

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后,安徽的试点方案终于“出炉”。

根据规划,到2017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0%左右;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全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同时,对于安徽各市而言,方案也描绘了今后的城市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加快 合肥 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构建“合(肥)芜(湖)宁(南京)成长三角”;将芜马、安池铜培育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组群,支持蚌淮(南)、宿淮(北)一体化建设,支持安庆、蚌埠、阜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将黄山、池州打造成世界一流 旅游 目的地。

此外,市场星报记者了解到,安徽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实施还将带来 教育 、住房、医疗、户改等多个“杠杠的”好处。

户改 中心城市放开省域内落户限制

户籍制度改革被认为是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按照“总体放宽、区别对待、积极作为”原则,制定差异化的户口迁移政策,我省将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合肥市落户条件,有序放开其他设区市落户限制。

具体来看,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制定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加强人口集聚和吸纳能力建设,中心城市放开省域内落户限制,其他城市全部放开居民落户限制。

住房 在城镇就业有望获租房补贴

在城镇稳定就业且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我省将通过提供公共租赁住房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方式来予以满足。

同时,要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将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和建制镇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

全面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在非公有制企业落实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实现住房公积金政策全覆盖。推进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试点。到2020年,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3%左右。

医卫 新建城区等同步建公立医院

我省将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已并轨的市、县开展试点,探索引入商业保险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事务,并适时全面推开。同时,探索建立跨省医保费用即时结算机制。同时,把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体系,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免费提供健康管理、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推进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此外,在新建城区、郊区等薄弱区域,同步规划建设公立医院等相关医疗卫生机构。

教育 将随迁子女逐步纳入公办幼儿园

教育资源跟得上,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大保障。我省将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消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障碍,实行“一样就读、一样升学、一样免费”,保障就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比如,在学前教育阶段,将随迁子女逐步纳入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职业教育阶段,将随迁子女纳入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范围;完善随迁子女异地中高考制度和招生制度,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提供便利。

区划 10万人镇区或试点设市

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行政区划设置等,也备受关注。

今后,安徽的行政区划将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对于“一市一区”的设区市,根据发展需要,争取适当增设行政区;选择中心城市周边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县实施县改区,有序推进县改市;扩大市区和县城关镇及重点建制镇管辖范围;通过“撤乡并镇”等方式,适当减少乡镇数量。

与此同时,我省还将选择若干镇区人口10万左右的建制镇,争取开展设市模式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