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实现华丽转身
文化领域执法涉及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多个方面的执法工作,但由于力量分散,多头执法,文化执法难以形成声势,执法成效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省以综合执法改革为突破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创造出非试点省份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安徽全省所有省辖市及县都做到市县文化、广电、新闻主管行政部门合并为一个文化执法主体;全部出台改革实施方案或机构组建批复,组建了队建制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目前,所有机构全部挂牌,执法人员基本到位,执法力量明显增强。
全省整体推进
安徽是全国第一个下发全省整体改革实施意见的省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安徽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局局长胡敏介绍,2010年,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整合组建市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实施方案》。
根据实施方案内容,全省市、县执法队伍由过去的600多个编制,增加到1100多个编制;市级综合执法大队为副处级,25—35人;县级为副科级,9—11人;执法人员参公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按照方案确定的综合执法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仅用一年时间,至2011年底,安徽16个省辖市、62个县基本完成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在体制上,综合执法机构统一对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市场开展管理和服务。
狠抓规范执法
为了适应执法体制变化的要求,安徽把加强综合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作为重点,自己编教材,开展培训和资格认证,迅速提升了执法能力。安徽省文化厅法规处处长房蒲生说,文化厅连续三年实施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工程。
机构组建后,综合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成为首要任务。安徽省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统一标识,统一证件、文书格式,统一工作服装、车辆喷图等,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甫一亮相,就呈现了全新的形象。
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基本工作制度,安徽制定了《娱乐场所和营业性演出巡查责任制度》、《文化市场重大案件管理办法》和《关于统一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文书的通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办公系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网络文化市场巡查责任制度》等一系列文件,推动形成规范执法长效机制。
建设网络平台
安徽文化市场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审批部门和执法机构的信息互通与共享。
该平台的“经营单位管理模块”可对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等4大类13小类经营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可实时掌握经营单位处罚信息。
“执法办案管理模块”内嵌23种执法文书模板和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等市场门类的案由,通过执法文书智能输出,办案流程网上审批等手段,统一文书填写,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实现了规范执法、阳光执法,提高了市场监管能力和效率。
另外一个监管平台,通过实时监控、录像回放等功能,实现对网吧市场动态监控。全省5500多家网吧、35万台终端,在线率均保持在80%以上。有效提高了上网服务场所的监管时效,实现以人工现场监管为主向现场监管与远程监控相结合转变。
严格考评监管
安徽省文化厅制定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考评办法和考评细则,对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技术监管平台建设、平安文化市场创建等门类进行考核评定。以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过错追究为抓手,强化内部执法监督,要求文化行政执法主体合格、内容准确、程序合法和执法过程与效果的公开、公平、公正。“我们组织各市县交叉执法检查,开展执法案卷和重大案件评析,以推动各地加强市场监管。”胡敏说。
据统计,实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以来,安徽省各级文化执法部门年均查处近2000件案件。已查处违规经营场所2.4万余家次,吊销许可证1300余家,会同公安、工商部门收缴赌博游戏机(电路板)13000余台(块),取缔“黑网吧”、“黑电玩”1800余家。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短评
李光明
安徽省不是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试点省份,但是其综合执法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创造出非试点省份走在全国前列的“安徽现象”,关键一点在于,由省级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推动。
安徽省委省政府给予的体制机制保障、编制保障、财力保障等,实现了“做正确的事”。而在改革措施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执行者“正确地做事”。安徽省文化厅从队伍培训、完善制度、监管创新、严格考评等多方面入手,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了改革的目的,就是在“正确地做事”。
决策者“做正确的事”,执行者“正确地做事”,就没有不成功的事业 。(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