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援疆“种子工程”落地生根

25.08.2015  03:57

 

      教育援疆是安徽援疆的重点之一,安徽援疆指挥部突出问题导向,2014年第五批援疆队首次在皮山县开展双语教师培训。一年来,实施双语教师培训的“种子工程”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满足不断发展的皮山县双语教育的需求,不仅方便了参加培训的学员,也开辟了一条双语教师培训的新途径,赢得了当地广泛赞誉,必将在皮山结出累累硕果。

 

一是从零开始搭建双语教师培训新平台。2014年第五批援疆支教队第三支教组7名教师,被安排在“皮山县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工作。这7位老师发扬黄山松团结开拓和乐于奉献的精神,顾不上刚到皮山的时差和气候环境的不适应,立即投入工作,一切从零开始,整理打扫办公室,列出采购清单,大家齐动手,自行搬运,自行拆包安装调试,自行清理垃圾,同皮山县教育局对接,同做民族教师培训的合肥师范学院联系,每天聚在一起,综合信息,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制定了《皮山县双语教师培训中心首期培训班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培训的意义及一年制培训的目标,设置了课程,短短一周的时间,准备工作就全部完成,把培训的平台搭建起来。

二是先声夺人打响就地培训第一炮。皮山支教教师都是安徽各县(市)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做民族教师培训,也是第一次,同在内地给中小学学生上课迥然不同,安徽援疆指挥部领导要求“第一炮必须打响”,把双语教师培训比喻成“种子工程”,希望参加培训的教师成为一粒粒种子,在皮山大地上发芽、开花、结果。支教老师努力把培训工作做细、做扎实,把“融入皮山、融入学员”放在首位,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感染学员,课后融入到学员当中,同他们话安徽,谈新疆,拉家常,交朋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创新开展各项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大家不断探索尝试,什么“双语互补释义法”“分层推进法”“肢体语言协助法”“媒体展示法”“图解示意法”“实物演示法”“对比会意法”等自创的新教法、新名词不断出现。为了促进学员主动学习,支教老师加强了对培训效果的检测,建立培训档案,将考试成绩记录在档,还设立了优秀作业评比、优秀学员考核奖励制度,举行了汉字听写大会、朗诵比赛、汉字规范书写比赛、听力比赛、查字典比赛、作文比赛等多项赛事,要求学员全员参与。为了改变课堂单一的学习汉语教学模式,支教老师开辟第二课堂,变枯燥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开展了“我会背古诗”“一日一名言”“晨读30分”“跟视频学汉语”等多项活动,还特别策划了以“说普通话、唱汉语歌、跳民族舞”的师生联欢会,教师与学员同台献艺,使学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普通话的诵读、理解和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