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需平衡迈向高水平

29.01.2016  10:44

   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1月29日讯 27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而2015年以来,我省各地就已不断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的供需平衡逐步向高水平跃升。

  “养这个鳖的时候,我们不用药,种这个水稻的时候,我们不打农药,也不施肥,都是在原生态的状态下养殖的。”说这话的是肥西县杰祥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方国侠,两年前,他发现稻鳖混养很有发展前景,于是尝试稻田里面养老鳖。鳖以稻田里的小虫、小鱼、泥鳅等为食,养殖出来带有一种“野味”,无论品质、口感都占有优势。

  方国侠算了一笔账,一亩田放养500只鳖苗,加上稻谷的收益,除去种养成本,每亩田利润可达万元左右。方国侠说:“我的稻子要贵点,我们去年的大米都八块钱一斤卖掉了,去年这十亩田收了有接近5000斤甲鱼。稻子跟鳖,两个加在一起的效益是普通一亩田效益,应该在五倍以上。”

  2015年以来,我省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其中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就达到62万亩。

  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同时,我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节水节肥节药等环节入手,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去年,凤台县按照省里提出的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要求,在粮食种植中全力推广实施了减药、控水等一体化的技术,使全县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30万亩。凤台县凤凰镇农民陈中军说:“(过去)一亩地(投入)在160块钱左右,现在只在120块钱,对饱满度,还有后期的抗倒伏都有好处,粮食的品质也改善了。”

  凤台县农委副主任朱荣兴说:”累计减少化肥用量10000多吨,节本增效2个多亿,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高产高效栽培目标。”

  2015年,我省各地围绕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累计减少不合理施肥21万吨,全年农药使用量减少3.6%。

  位于淮南的安徽中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科技部门的指导下,与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利用孢子分离法,稳定野生菌的基因,再与人工种植的食用菌品种进行杂交,2015年成功选育出了新一代的高温平菇新品种。他们在5至6月份种植草菇,草菇生产结束后,再利用生产草菇的废料种植双孢菇,这样既提高了菇棚的利用率,也使秸秆实现了重复高效利用。安徽中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鲁中祝说:“依托科技,研发更多的新品种,来推动地方食用菌产业发展,同时,利用科技对新品种的研发,用我们的科研技术,带动我们凤台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高效利用,使农民增加更可观的收入。”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是补短板,改善农业供给上的薄弱环节。去年以来,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省各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让科技长入农业,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着力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2015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五年前的52%提高到60%,高于全国近4个百分点。(安徽台记者:丁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