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打造牵引现代农业的“总抓手”

22.09.2016  23:12

   “农业主要任务是提质增效,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以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疏通“三大瓶颈”,下活现代农业发展“一盘棋”

  现代农业千头万绪,我省选择以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牵动全局发展,这在全国乃是首创,是我省在现代农业领域的最新探索。

  近日,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与省农委在合肥举办生态农业产业化论坛,围绕“生态、循环、融合、高效”主线,交流和探讨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农业为何要走生态产业化路子?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指出,当前农业发展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竞争力不强问题日益凸显,“农业主要任务是提质增效,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现代农业本质是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省农委主任孙正东在发言中认为,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走生态的路子;同时现代农业还必须优质、高效,对策就是产业化经营,树立全产业链理念,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两相结合,就是要用生态农业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 ”

  这些理念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表示,安徽近些年粮食产能提高很快,但部分地区存在着水土资源过度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安徽通过实施绿色为主题的攻关示范行动破解这些难题,值得肯定。 ”

  论坛上,多位专家强调,当前农业面临三个瓶颈,也是矛盾集中所在: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与成本价格“地板”形成“两板挤压”、世贸组织的黄灯与资源环境的红灯“双灯限行”、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增制约”。化解这些矛盾,农业就必须绿色发展、集约发展,走生态产业化的路子。

  去年底,农业部和省政府签订《共同推进安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围绕国家对安徽农业的定位要求,共同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合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随后省政府印发推进方案,要求到2017年全省建设5个示范市、30个示范县(市、区)和1500个示范主体,强调“2030年把安徽打造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强省”。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新的着力点。 ”

  ——通过品牌引领、三产融合和循环利用,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粗放、分散的小农生产,如何向生态、高效农业跃升?经过深入调研,我省明确提出通过品牌引领、三产融合和循环利用,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以品牌引领打造产品生态圈。 “这本质上要求农业由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也就是说从产地环境到生产过程,到加工流通、到消费,全过程可追溯。 ”孙正东表示。以祁门红茶为例,作为区域品牌,祁门红茶知名度很高,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较弱。品牌引领就是通过品牌化的运营,打造强大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产品的生态圈。

  以联合体组织来打造企业生态圈。专家指出,传统农业的突出短板是产业链短且割裂。发展联合体,就是以龙头企业将从种植、加工到流通各个主体有机串联,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

  打造企业生态圈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新的着力点。 ”陈晓华强调,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利益链构建,解决农业生产与加工、流通脱节,农产品的供应与需求脱节,农民与市场脱节的难题。论坛上专家表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并将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值得安徽重视并积极探索。

  “融合好不好,主要看龙头。 ”陈晓华表示,多年的实践表明,龙头企业提升各类先进资源要素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应当成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者。龙头企业要在产业链延伸、主体融合和构建利益连接机制上下功夫。

  以复合式循环打造区域产业生态圈。专家指出,要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来实现地域范围内的复合式的融合,构建以企业为单元的生态小循环,以示范区为单元的中循环,以县为单元的生态大循环,实现农业发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生态农业要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的重复利用,达到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发言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建议我省积极发展有机肥产业,加快研发环境友好的有机生物农药,并探索重金属污染土地农林业轮作制度。

  “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中期评估显示安徽在全国成效最好。 ”

  ——从蓝图到实践,生态农业产业化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初显成效

  在合肥,农业部门推进新型农作制度创新,科学合理利用时间、空间以及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推广种养结合、水旱轮作、合理复种等新型农作制度。推广巢湖中垾“水稻+设施番茄”和长丰水家湖“水稻+设施草莓”等为代表的稻菜轮作“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建立巢湖烔炀、包河大圩和肥东长临河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试验区。

  近日,我省印发《发展专用品牌粮食试点意见》,在全省41个县(市、区)开展专用品牌小麦生产,计划种植订单面积530万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现代生态小麦产业化新模式和新机制。

  刘北桦介绍,共建备忘录签订以后,农业部和安徽省积极协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村沼气建设、典型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循环农业,实施了一系列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中期评估显示安徽在全国成效最好。 ”

  论坛上,一些企业也展示了最新的实践成果,对我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具有强烈的借鉴意义。

  中鹤集团副总裁王文明在发言中介绍,当前农业种植分散,加工业却高度集约。过去中鹤要从5万个不同农业生产单位购买原粮,品质千差万别,却要加工出品质相同的产品,难度可想而知,“怎么解决?就是用产业融合。 ”

  据王文明介绍,中鹤集团以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为主体,它的上游是农资、农技和金融、保险服务公司,下游则是粮食加工产业和肉制品加工产业。 “以产业融合把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由传统分散向现代规模化转变,原粮的优质性和均质性水到渠成。 ”

  温氏集团在安徽设有现代化的养殖基地。公司副董事长温志芬介绍,通过创新公司+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温氏带动家庭农场引入先进的信息养殖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劳动效率,近3年家庭农场户均年收入提高17%。同时引导养殖场升级改造,打造高效工厂化生态循环养殖场,实现固体粪肥循环利用,“实践表明,先进生产技术、模式必须靠龙头企业推广。温氏集团将在安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贡献力量。 ”

责编: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