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扎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

06.06.2016  21:25

    在加快发展中创新争优,在转型升级中弯道超车,在改革创新中脱颖而出,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行进在又一个五年交替的时空坐标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安徽将目光投向未来,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新路,勇敢地向全国第一方阵冲刺。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 “一大目标、五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为我们把脉导航,给安徽实现新常态下更大发展树立了更高标杆、勾画了美好蓝图。 “六条新路”,坚定地把“一大目标”高高树起来,把“五大任务”全面落下去。

  以发展统一思想,以梦想点燃激情,以实干创造业绩。高扬着“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鲜明旗帜,凝聚起江淮儿女逐梦前行的磅礴力量,开创美好安徽建设新境界。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切实推进五大创新,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入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

  当前,结构性矛盾供需两端都有,但主要还是在供给侧。用新供给引领需求发展,既有利于眼前经济的稳定增长,又可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学军的铿锵话语掷地有声。

  一了千明,一迷万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找准经济下行点、摸清经济受困点、主攻经济增长点,该怎样发力?

  ——下好创新“先手棋”。

  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39.6%,居全国第1位;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27.1%……今年一季度,全省创新创业继续活跃。

  “要以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积极争取国家尽快批复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确保今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继续加大企业创新能力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全面落实创业政策,组织实施创业江淮、江淮双创汇等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

  ——深入推进“调转促”。

  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根本之举。

  “确定四大发展目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强化五大保障措施”,去年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提出的这一思路,明确了新形势下我省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系统部署。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当务之急要深入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推进十大重点工程建设。

  撬动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在哪儿?重点项目是主引擎。今年我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安排项目4796个,年度计划投资逾万亿元,以保持有效投资力度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以更高水平的项目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今年我省将全面实施‘四督四保’制度,切实提高项目投资效益、补齐短板。全年新开工‘大新专’等重点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狠抓调度推进,进一步完善项目调度机制,实行月调度、月统计、月通报,加快推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进度,提高项目开工率,确保上半年开工率达到70%。强化资金争取和落实,持续加强技改项目建设。 “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计划,对列入今年计划的1000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拉单建账、明确时限、落实责任,确保全年完成6000亿元以上的技改投资。 ”

  ——一体推进“去降补”。

  钢铁和煤炭加快去产能,一季度钢材产量由去年同期增长8.2%转为下降6.5%,原煤产量由去年同期增长4.9%转为下降8.8%;房地产去库存取得进展,企业生产成本有所下降;补短板有效投入增加,一季度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6%……打好攻坚战,培育新动能,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重点。越是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越要做好为企业减负的文章。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减法”,卸下实体经济肩上的成本“大山”刻不容缓。 “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落实国家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政策,全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负成本、融资成本、能耗物耗、物流成本。 ”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经济发展的“乘法”。

  5月16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加减乘除并举,为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做出了明确部署。要全力推进实施方案落地,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显著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时值麦收,又一季丰收的喜悦,写满农民朋友的笑脸。

  回眸一季度,小麦、油菜苗情较好,菜篮子产品量增价扬,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平稳增长,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然而,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加大,融资成本、劳动力价格高位运行,企业利润空间受挤压,农产品加工业增速下滑等隐忧显现,形势好中有忧。

  切实稳定农业生产形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迈出新步伐。

  今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中低产田比重较高,是我省粮食生产的薄弱环节,也是增产的潜力所在。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补短板”从哪里入手?

  “要着力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两大战略要求,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我省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压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生产成本过高、资源错配及透支利用等问题突出,亟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

  “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开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试点,实施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的‘双千工程’,着力推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使之逐步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省农委相关人士认为,要通过保运行、抓重组、抓项目等手段,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政策是农民抓粮种粮的“靠山”。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认为,要适应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调整,抓紧开展粮食仓储摸底,加快做好现有存粮腾库,加快推进仓储设施建设进度,确保小麦、稻谷等卖得出、藏得好;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增产增效。

  ——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拓宽新渠道。

  农民收入不增长,农民生活就无法改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就会受到影响。新常态下,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但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下,我省农民增收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增收难度加大。

  “要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出台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撑体系的实施意见。挖掘农业增收潜力,通过调整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品质,进一步提升农业效益。 ”有关专家认为。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农民奔小康,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增收潜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提升农民就业、创业技能。挖掘财产性增收潜力,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 ”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美丽乡村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凝练概括。

  作为中国美丽乡村试点省,我省决定从今年起,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建设目标,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战略转换,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据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省仍将继续加快省级中心村和市县级中心村建设进度,到2018年底80%以上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力争90%以上村庄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各市县结合扶贫开发、传统村落保护等,自主建设一批中心村,积极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注重抓好已建成中心村的维护、巩固和提升。

  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像落实发展任务一样落实民生工作,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展的本质是为了人民。全面小康不仅是量化指标的完成,更体现在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全面小康才能凝心聚力。人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才能激发力量,同心同德向目标冲剌。

  民生问题,千头万绪。 “要强化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民生领域补短板、兜底线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必须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

  随着经济下行对就业的影响逐步显现,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部分企业出现岗位净流失。 “未来,我省就业形势仍将稳中偏紧,并可能呈现小幅下降趋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判断。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亟需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技能。“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创业江淮’行动和就业创业‘四进四扶’活动,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妥善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和企业兼并重组中职工安置工作。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力度。”省发改委就业和社会保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开展大规模招聘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实施皖江企业和皖北农民工对接、大中城市联合招聘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加密招聘会场次,拓宽信息服务渠道,加大信息发布力度。抓紧完善职工安置实施方案,预防化解结构性失业矛盾。通过落实岗位补贴、鼓励企业挖潜、实施内部退养、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岗位对接等,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必须织密托底的民生“保障网”。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归根到底要通过制度来落实,当务之急是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将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创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市场化办法,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努力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统筹安排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质升级文化惠民工程。

  收入增长是共享发展最直接的体现。省人社厅相关人士表示,将持续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切实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协调推进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强化市县扩面征缴责任。尽快出台职工养老保险调待方案,增加退休职工养老金。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

  ——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小康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共享发展最紧迫的体现,必须重点攻坚,形成合力。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季度全省民生支出占全省财政支出总量的83.1%。 “我们将坚持精打细算、精算平衡、量入为出,确保脱贫攻坚等基本民生和重点支出保障落实到位。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光伏扶贫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实施一批增优势、补短板、强基础的扶贫项目;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住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脱贫与新型城镇化、农村危房改造、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大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力度……脱贫攻坚战,一定会全面打赢、取得全胜。

  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唱好国家级改革试点重头戏,打好推进改革落实组合拳,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深度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回望来路,更知所向何方。

  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安徽突出抓了一批标志性、关联性作用大的重大改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同步运行省市县三级涉企收费清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今年将减轻企业负担150亿元;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在金寨、凤台深入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并向全省全面推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严把改革方案质量关,加大督察力度,狠抓改革落地,特别是新型城镇化、综合医改等国家级改革试点成效逐步显现。这既是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肯定,也为安徽进一步深化改革增添了无穷动力。

  ——打好推进改革落实组合拳。

  随着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推进力度加大,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特别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有利于加速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制约,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落实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产业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以合芜蚌地区为依托,以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3个新体系和7个新机制’为重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积极与国家有关部委对接,协调落实有关改革举措,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出台配套细则,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改革试验取得实效。

  “确保2016年底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推进试点任务,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稳妥有序开展80个村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 ”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进农业补贴“三合一”改革,稳步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粮食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努力保持安徽农村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继续打响安徽改革品牌。

  营改增是创新驱动的“信号源”,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要围绕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改革要求和推动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目标任务,把营改增试点政策落实到位。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省政府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要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鼓励具备条件的农商行省内跨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农商行增资扩股和上市(挂牌),尽快出台改革转型试点方案。积极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加快推进民营银行设立工作,规划发展互联网金融。同时,建立健全“税融通”业务、“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续贷过桥资金发放、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统计制度,加大金融创新产品推广力度。

  “突出改革攻坚,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落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搞好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的研究筹划和措施落地工作,持续推进权责清单制度、医药卫生体制、国资国企等领域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

  ——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要着力稳定外贸增长,加强运行调度,重点帮扶今年进出口预计净增1000万美元以上69家企业。加强市场开拓,组织企业参加德国电子展、法国食品展、南非展等境外知名展会。推进外贸平台建设,协调推进中国(合肥)跨境电商试验区和合肥出口加工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平台建设。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务实搭建招商平台,认真筹备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推进中德合作产业园创建工作。 “谋划推介100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调度推进25个重大外资项目,跟踪服务100个重点在谈外资项目。优化营商环境,力争全年推动100家企业增加投资、30家企业新设项目。 ”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正全力推进。我省亟须深度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促进我省优势企业开展跨境先进技术合作,支持海螺等重点企业走向世界。围绕国家和我省走出去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目标市场,引导企业通过打造产业集群、加强工贸合作、强化“三外联动”,增强走出去的组织化水平,带动更多的安徽企业扎根海外。”省商务厅相关人士表示。

  凝聚各方力量,鼓足发展干劲,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坚定地向全国第一方阵冲刺,就一定能谱写出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的辉煌篇章。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