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岳西县:大山里的扶贫“四重奏”

18.02.2016  17:39

    中安在线讯 岳西,常被称作“红色岳西”和“绿色岳西”。“红色”代表四分之一人口献身革命的壮烈。“绿色”代表作为水源地的岳西,在发展速度上作出的牺牲。

  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的岳西,一直是全省和大别山区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之一。

  如何从深重的贫困中突围,作为生态功能区的岳西明确提出,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速度,必须走出一条具有岳西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近日,中安在线记者走访了岳西一些山区村庄,通过对贫困户、驻村干部、扶贫创客、脱贫村等采访,讲述岳西扶贫中的故事和人物,传递来自基层一线的扶贫感受与宝贵经验。

  第一乐章:从欠债十几万的贫困户到建新房的茶园主

  如何让一个家庭彻底脱贫,岳西县的做法是扶持其开创一个产业。

  韩仙佑的家坐落在大别山腹地的中关乡,每天清晨,他都会带着狗到田里转转。六亩茶园、四亩桑田,这些产业让他稳定有每年7万元的收入。去年他又流转了六亩土地种油茶,收益可期。

  看着这些,韩仙佑的心会格外踏实,只要他勤劳肯干,他就能靠着这些土地,养活一家四口,供两个孩子上学。

  韩仙佑过过穷日子,那时候,家里的田地还种着水稻,每亩只有一千多元的收益,家里又有两个老人常年生病,两个孩子上学,最高的时候欠债十几万元。

  “急!”回忆当年四处借钱的日子,韩仙佑只说了一个字。可以想象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焦虑,老人生病花钱似流水,岳西人重视教育,他又不可能让孩子辍学。除了拼命地干活,借钱,成了他最害怕,又不得不常常面对的事。

  那时候,他经常看不到希望,种水稻和干零活的那点收入,远不及债务的累加速度,两位老人生病,他必须侍奉在侧,外出打工的路子也被堵死。眼看着村里家家户户盖上砖混新房,他们一家只能蜗居在黄泥做的土坯房里。

  转机出现在2004年,岳西县政府开展产业扶贫,中关乡因地制宜发展茶园建设,为贫困户提供茶苗、肥料、技术,还以奖代补,提供每亩1500元的补贴。也就是说,一切都为你准备好,贫困户需要付出的,只是劳动。

  韩仙佑和自己的老房子

  韩仙佑在新家里忙活

  但不是所有农户都积极响应,种惯了水稻,现在要改种茶叶,况且种植后的头三年,还没有任何效益产出。为了劝说老百姓放远眼光,村干部走家串户做工作,掰着指头给老百姓算账。

  政府给政策、给路子,韩仙佑决心试一把。在政府的扶持下,他种下了最初的六亩茶园,如今,每年只是卖茶草,每亩就给他带来一万元的收入,是原先水稻收入的十倍。

  而且,茶园收入稳定,种植之后,只要进行简单的田地管理,以后每年都可以坐收茶草。有了本钱,有了抗风险能力,尝到特色农业甜头的韩仙佑又种了桑树、油茶。去年,他将债务换得差不多,主动向村里申请了脱贫,摘下了“贫苦户”的帽子。

  如今,韩仙佑已经像村里其他人一样,从五十年代建的破旧土坯房里搬了出来,住进了楼房。“梧桐学业承先续,山斗文章启后昆”,韩仙佑说自己是韩愈的后人,新房虽然陈设简单,但第一件事,就是在堂屋挂上激励后人读书的中堂。

  今年,韩仙佑的女儿将从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儿子上高中,每年有2000元的贫困补助。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责编:胡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