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官东推荐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

02.07.2015  11:29

“最美潜水员”官东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日前,我省决定将官东推荐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在海军工程大学,记者惊喜地发现,这里不止一个“官东”,他们都来自安徽。

图为官东、刘辉、刘晓松(从左至右)。

“个个都是水下蛟龙”—— 安徽小伙为英雄团队争光

6月28日,在海军工程大学美丽的校园中,官东迎来了他参加救援后父亲的第一次拥抱。省文明办一行来到这里,走访慰问官东并颁发“安徽好人”证书。随行的官东父母与儿子相聚,一家人的幸福溢于言表。

“虽然他消瘦了一点,但是我们作为家长能欣慰地看到他的成长成熟,这既要感谢学校的培养 教育 ,又要感谢来自家乡的关心关爱。 ”父亲官昌元在座谈会上说。救援回来后,官东还像以前一样工作 生活 ,严格遵守部队纪律,每天都过得忙碌而又充实。

生死间的壮举,只是历史一瞬。头顶荣誉光环,对年轻的官东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历练。

荣立一等功,受到李克强总理特别赞扬,社会各界纷纷点赞……面对掌声、鲜花和荣誉,官东很清醒:“荣誉属于我们潜水分队这个英雄团队,我只是团队中的一分子。救援当天,无论是谁遇到那种情形,都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 ”

这个潜水分队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2人荣立一等功,6人荣立二等功。 “我们潜水分队现在有17名队员,个个都是水下蛟龙,万里挑一。官东和刘辉是安徽老乡,他们都是宁国小伙,都非常忠厚勇敢、能吃苦能战斗。 ”潜水分队队长李志辉说。

官东告诉记者,刘辉是他的榜样。2009年,中国首次向拉脱维亚派遣潜水员参加国际船只潜水员训练班。当时在海军工程大学攻读博士的刘辉,从未进行过一天的专业潜水员训练,却被相中参训。

残酷的入校体能测试、惊险的夜间实战训练、惊心动魄的潜水试验……4个多月“魔鬼训练”,一次次生死考验,刘辉坚持到了最后。当站在颁发结业证书的讲台上时,他才发现,一同入校的来自多个国家的12名学员,在淘汰后只剩下5名,他是唯一一名外国学员。

当拉脱维亚国旗和军旗徐徐升起时,当地的将军校长做出一个让全场为之激动的举动。他走到刘辉面前,双手递给他一面五星红旗。刘辉踢着正步走到旗杆下,在升旗的一瞬间,他亲吻了一下国旗。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是中国军人的骄傲,也是安徽人民的自豪。

“刘辉他不仅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意志坚强,品质高尚。我会一直向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不做昙花一现的英雄。 ”官东说出他的下一步打算。

荣誉不代表能力,要在平常生活工作中不辜负荣誉,就要不断提高自己履职尽责的能力。

无论官东,还是刘辉,作为家乡人民的骄傲,他们都离不开海军工程大学的人文熏陶,也离不开安徽一方水土的孕育涵养。 “同唱黄梅戏,共饮长江水,齐拥大别山”,皖鄂两省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将会培育更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热血儿女。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 红色基因成为校风传承

“刘晓松——”

“到! ”

16年来,海军工程大学学员25队,每次集合点名,都是第一个呼点英雄群体的优秀代表刘晓松,全队学员集体答“到”。

刘晓松是我省金寨人,被海军追授为“舍己救人的军校优秀大学生”,也是官东心目中的“真心英雄”。

刘晓松生前所在班,被称为“晓松班”。班里保留着晓松的床铺,大家轮流整理内务。深蓝色“豆腐块”,笔挺的凉席,床头墙上挂着“刘晓松”3个字,仿佛英雄从未远离。

时光倒回到1999年7月9日。在滂沱的雨夜里,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刘晓松和其他12名学员满怀憧憬,乘坐461次列车奔向南海舰队报到。当列车行至湖南衡阳茶山坳地段时,突然脱轨了!

刘晓松头部撞地,额头鲜血涌注,他用军服包扎一下头部伤口,奋然不顾自身重伤,独力抢救出同车厢的20余人。伤口血流不止,他又投入其他车厢的营救,救出20余人。

“我在列车边上遇到刘晓松,擦肩而过时就闻到他身上有一股浓烈的血腥味,我就说你受伤了,要赶紧包扎一下,他连头也没有回,又跑去救人了。如果我知道他伤得这么重,我一定把他拉回来,救护车就在身边! ”列车员练黔海回忆说。

因体力衰竭,失血过多,刘晓松一个踉跄,仰面倒在铁轨上,脑枕骨碎裂。10日凌晨5时45分,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献出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

“在危险面前,在灾难面前,在救援面前,海工大学员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是我们学校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 16年前的刘晓松,16年后的官东,都做出同样的选择。 ”海军工程大学政治部主任丛奎珠说。

每年清明时节,海军工程大学都要越过大别山,来到金寨县油坊店乡,祭扫刘晓松烈士墓,缅怀英雄事迹;每一批新学员都会到刘晓松陈列室参观,感受英雄的无私情怀;每一年都要举办“衡阳抢险英雄群体”事迹报告会,把衡阳抢险精神播撒在广大学员心中,引导他们不断校正人生航向。

先烈已逝,精神犹存。在刘晓松烈士陈列室里,在刘晓松烈士雕像旁,在“晓松之歌”的歌声中,在“晓松之声”的声音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如雨露一般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每位学员的心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