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至诚至坚 博学笃行

29.08.2014  11:56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由程演生填词的这首慷慨雄壮、对仗工整的安大校歌,因其凝重的涵义、寓意深刻的皖学典故被一代代安大学子所传唱。而“至诚至坚、博学笃行”这八字校训则深刻诠释了安徽大学的育人之纲、精神之气。

  安徽大学作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开端,1928年创建于安庆。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为国立安徽大学。 1949年12月迁至芜湖,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1958年全面恢复招生。现在的安徽大学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很多学子心目中的理想学府。安大校训则制定于1996年。 1998年,建校70周年之际,赵朴初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训——至诚至坚、博学笃行。如今,在安大校园里,除了校训碑,还有以校训命名的路。在这片校园里耕读的莘莘学子,无时无刻不在感受校训的力量。

  “至诚”是传统儒家的最高道德境界,而“至坚”则是学校和时代对人的品格要求,同时也是达到“至诚”境界不可或缺的因素。 “至诚至坚”彰显了以诚实、诚信和坚毅、坚定为目标的人生修养过程,是对人“”的要求。著名数学家李世雄教授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同年来安徽大学执教,直到2000年才退休。在执教的42年里,他真正做到了“学高人为范,品端人敬之”。身患胃病的李教授以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一直躬身于三尺讲台。这种至诚至坚的精神感染了许多老师与同学。

  “博学”,顾名思义,学之有成、蔚为大观。 “笃行”意为坚持不懈、知行合一。“博学笃行”四字强调的是以渊博、深厚和笃实、诚笃为指标的学行态度,这也是达到“至诚”境界的行为指南,是对人“”的要求。安大的老校长刘文典先生,是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研究庄子的巨擘。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先生所讲授课程,从先秦到两汉,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从希腊、印度、德国到日本,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知识之渊博,治学之严谨,令人叹为观止。“一字之微,征及万卷”是刘文典著名的治学格言。他的才气也正彰显了博学笃行的深刻内涵。

  “至诚至坚、博学笃行”这八字校训寄希望于每一个安大人能德才兼备、贤德贤能。这是一所学校对学子们的拳拳之心,也是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安大表达”。(陈婉婉、王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