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多举措防止基层公务员流失

13.10.2014  16:20

        鼓励公务员向乡镇基层倾斜,同时确保基层能够留住公务员。记者从安徽省人社厅了解到,我省开始采取多项举措优化来源结构,稳定基层公务员队伍。按照规定,上级单位今后将不得再借调基层新录公务员。

        数字

        安徽省县乡公务员

        14.7万人

        约占全省公务员总数的

        64%

        一些中央部委机关借调人员数量大体占正式编制的10%-20%

        现状 全省公务员超六成在县乡

        目前,安徽省共有县乡公务员14.7万人,约占全省公务员总数的64%,很大程度缓解了基层工作任务重和人员短缺的矛盾。

        据了解,安徽省正逐年加大基层公务员招录力度,鼓励基层根据工作需要、编制空缺情况和公务员队伍结构状况及时补充公务员。对因历史原因造成整体超编、队伍严重老化的部分县(区),准予其中空编单位按不超过上年度公务员自然减员数的30%确定招录计划,不断壮大基层公务员队伍。安徽省逐步提高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比例,今年确定定向计划709名,约占全省计划总数的13%,并且明确此类职位一般不设置专业限制,确保招录实效。试点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有效调整基层公务员来源结构。

        此外,安徽省还鼓励国家级、省级贫困县所属艰苦边远乡镇,可设置不超过本县乡镇计划总数30%的职位面向本市生源招考,录用人员须签订5年不得流出本乡镇的协议。规定每县按最低条件设置的计划数不得低于本级计划总数20%,畅通各类优秀人才进入渠道。

        对策 上级单位不得承受意借调

        在考试方面,我省不断深化分级分类考试,单独命制基层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考题,重点测试考生基层工作实践能力。

        与以往不同的是,最新实行的2+X笔试模式,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加试专业知识,吸引专业人才报考。整合资格条件相近的县直机关职位或乡镇职位,实行以县为单位整体招录,录用后按成绩排序优先选择单位。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对艰苦边远乡镇职位放宽专业条件设置,单独划定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对有专业要求的职位一般降低开考比例。为了留住新录取公务员,一些岗位开始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鼓励适应当地语言、生活、习俗的本土人才报考,并设定最低服务年限。

        以往,基层公务员因各种原因,被上级单位借调的情况时有发生。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基层公务员人手不足,安徽省规定上级机关一般不得借调基层新录用公务员。因工作特殊需要短期借调的,应征得借调单位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同意并明确借调时间。

        调查 借调现象基层有苦难言

        基层公务员被上级单位借调,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不光在安徽省如此,在全国各地也都是这种情况。对于人员被借调,基层部门可谓有苦难言。对此,记者采访了合肥市一些乡镇的政府部门。

        “几乎每年都会有人被借调,虽然我们不乐意,但也没有办法。”肥东县撮镇镇的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层工作任务繁重,而且一直以来人手并不充裕,每个人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因此,对于上级单位的借调,基层部门是万分不情愿的。“借调短的几个月,长的一年半载,意味着这段时间里,其他人的工作量就会翻倍。”但是,上级单位一纸借调文件,并没有缓和的余地。“基层部门每年都要招人,但实际上留人却是很大的问题。”在该负责人看来,人员的借调对基层而言,会带来诸多问题。例如,影响了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了解得不够及时,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借调的情况也分很多种。其中,基层工作人员通过人情关系,借调到上级机关单位,进而达到“升迁”的情况也不无发生。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进人较行政单位容易,借调现象更应该引起注意。

        背后 编制“难题”无法回避?

        上级单位为何偏爱“借调”?在这背后,编制问题是最大的原因。有报道称,目前,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存在大量借调事业单位人员和下级干部的现象。一些中央部委机关借调人员的数量大体在正式编制的10%-20%!

        “市级机关单位的人员编制,有着严格的控制,想进人的难度非常大。”合肥市某市直机关负责人坦言,缓解编制问题导致的人员不足,借调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简单来说,从基层单位借调人员,有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意味。上级机关单位也意识到,借调人员会给基层带来压力,但是,对于普遍存在的借调现象,上级机关单位大多持认可态度,并从中享受到实际的好处。“相对而言,通过公务员招聘的新进人员,跟优秀的基层公务员比起来,后者的工作能力更强,工作的态度也更端正。工作上安排的事情,一般都能妥善完成,不需要手把手去教导。”该负责人透露,工作能力强的基层公务员,被借调的可能性往往比较大。

        如果说,“编制”是导致借调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那么这一怪圈当真无法打破么?其实不然,在现有公务员编制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机关单位效能建设,将为我们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政府部门提高行政效率,尽量用最少的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应该会缓解人员不足的情况。”在该负责人看来,最近几年,合肥市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在一定程度上,都为机关部门腾出手来。

        解词

        借调

        借调是一种人事安排,常见于政府及公营机构。被借调的人员会由原任机构或单位(原任单位)暂时“借”到其他机构或单位(借调单位)任职,以执行指定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在借调期间,被借调员工薪资福利仍属原任机构体制内的人员,并享有原任单位提供的员工应享有待遇;但在个别情况下,其薪津与福利亦有可能依借调单位体制有所调整,或由借调单位将薪酬反馈给原单位进行发放,由借调单位与被借调单位协商解决。

        个案

        亏大了?借调六年遭清退

        “回到原单位上班,工作上的事情暂且不说,生活上马上就会面临很多具体的矛盾。”今年春节,张成所在的单位正在清退“编外”人员,因为是借调的,所以他成为其所在单位100多号被清退人员中的一分子。

        2007年,25岁的张成因为在郴州某基层单位工作突出,被“借”到了省直某局机关上班。“但工作关系一直在原单位挂着,没能正式调进省局。”6年里,张成在省会长沙按揭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子……

        张成所在的单位,此次总计有100多人属于被清退对象,其中不少属于从下级单位借调的。“被清退回原单位上班,意味着我和妻子得开始两地分居的生活,这对家庭生活是影响很大的。”

        “这次被清退的,很多都是一线工作人员。”张成笑着说,既然已接到正式清退的通知,那他也开始调整心态,坦然接受这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