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培育新动能 塑造新经济

22.10.2018  12:14

  大盘谋局,首在度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来,安徽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精准“去降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治本良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今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18年重点工作中提出,“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列为十大举措之一。

  9月底,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这是在2016年、2017年已有政策的基础上,我省推进降成本的又一重要举措。初步估算,这次“降成本新20条”每年将减免或缓缴实体经济成本300亿元左右。

  坚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多次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全省各地各部门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持续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和活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最终要落到企业、落到产品上。

  皖企华米科技在智能可穿戴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新产品屡屡大卖,同时利用智能设备形成的数据库,积极发展运动和健康医疗领域互联网服务,不断满足消费者升级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企业效益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企业出货量达1010万只,同比增长31.2%;营收、净利润达13.46亿元、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7%、160.8%。

  一年来,我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显现。

  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今年以来,全省经济主要指标增幅好于预期、高于全国、位次靠前。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99%和5.1%。

  下好创新“先手棋”,创新型省份建设扎实推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10月9日上午,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肥滨湖新区)成立暨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在合肥举行。我省提出,着力把合肥滨湖科学城打造成为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集聚区、产学研用创新成果孵化加速转化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当日召开的安徽省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会上,清华大学等56所高校,中国电科集团等82家科研院所,携带400多项最新科技成果,江淮汽车等省内400多家企业携带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需求参加对接会。其中,有71个项目当天对接成功。

  一年来,安徽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努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发展新引擎。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破解实现产业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转化的制度瓶颈,努力让绚丽的“科技之花”结出丰硕的“产业之果”,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10月17日,由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大专项“增材制造陶瓷铸型在熔模精密铸造中的应用示范”项目启动。项目责任单位还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清华大学等6家单位。

  一年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全省一批科研机构和企业以实施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为契机,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全力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与传统汽轮机比,径向式汽轮机转速可提高20倍以上。 2015年,博士后宋国亮带领5人组成的科研创新团队来到宁国,与投资人一起创办新宁能源,进行径向式汽轮机的研发、生产,填补国内空白。企业第一代径向式汽轮机已于今年5月投产,第二代产品也在研发之中。在政策支持下,宋国亮领衔的创新团队获得了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项目的1000万元奖金支持,企业发展获得更多助力。

  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创新产品,一个创新产品孕育一个领军企业——这在全省并不少见。一年来,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成效明显。今年8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1%,增速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5.5个百分点。

  振兴乡村“起宏图”,打造千万农民美丽家园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在位于怀远县的淮王农业稻鳅共生产业基地,谷穗金黄的稻田与活蹦乱跳的泥鳅构成了一幅喜人的丰收图。稻田养鱼,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既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又促进了产业链延伸增值,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新时代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打造千万农民的美丽家园,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乡村振兴宏图正在江淮大地渐次展开。

  做好“保护”文章,一年来,我省加快实施“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示范创建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大力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提升重点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林长制,以刚性制度守护好绿水青山,持续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石。

  做好“治理”文章,各地紧锣密鼓抓好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防止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让农业生产更清洁。

  做好“建设”文章,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力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让农民生活更舒适。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从当年“大包干”的“红手印”到如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分红利”,小岗村正在探索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新路。一年来,我省深化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建设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健全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和抵押贷款,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逐步推开“三变”改革,盘活农村“三资”,激活农民“三权”,切实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2元,增长9.6%,居全国第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