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名故事丨你可知“毛坦厂”不是它的本名

19.06.2017  02:31

一提到“毛坦厂”,大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被称为“山窝里的金摇篮”的毛坦厂中学。除此之外,毛坦厂还是一座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的古镇。

毛坦厂原名叫“茅滩场”,它的起源与朱元璋和陈友谅的一场交战密不可分。

元朝末年,随着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穷苦百姓的反抗此起彼伏,毛坦厂周边的皇姑寨、响锣寨、鸡鸣岭、三尖寨和抱儿岭等地,都成了农民起义军的营地,毛坦厂一带不仅成了义军与元朝军队相互嘶杀、角力的地方,也成了朱元璋与陈友谅这两支义军逐鹿天下的战场。

相传,朱元璋和陈友谅交战于鸡鸣岭,天亮时,朱元璋怎么也砍不下陈友谅的头,于是大喊一声:“我为人雄,你去做鬼雄”。话音刚落,陈友谅跌下马来死于该地。

然而,也是在这一时期,百姓离乡背井,四处流离,加上瘟疫横行,这一带被称为“茅滩场”,意思是因土地被大量抛荒,成了人烟稀少、茅草丛生的荒凉之地。

后来,“茅滩场”被人们根据谐音,改称为 “毛坦厂”,并从此定名。字面意思大意可以理解为,“毛”即茅草,“坦”即平坦大畈,“厂”则并代表了明代时有一种三面或四面无墙的房子,这些无墙的房子被称为“厂”。

由于朱元璋是从马背上夺得天下的,当政后对养马一事,高度关注,便积极推行“马政”。而安徽又是朱元璋的老家,因此他对安徽境内的养马业显得尤其重视。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在内地养马计有十四监所,其中在安徽境内有五监三十三群。”而由于茅滩场水草丰茂,逃难的百姓们纷纷从外地回来了,他们大量为朝廷喂养军马,以代税粮,不久这一带又渐渐繁荣了起来,附近与“马”字相关的地名也逐渐多了起来,如“白马尖”、“驻马冲”、“走马岗”等。

毛坦厂水陆交通便捷,到了清代,推行以茶换军马的“茶马政策”,毛坦厂的马、茶、盐、农、商五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很快成了声震大江南北的一个商贸集散地,来来往往的商贾大儒在此云集,一时间十分繁荣。

供稿:安徽省民政厅地名处   整理:朱玟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