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吸附“第一资源” 释放更大创新活力

02.03.2018  12:53
安徽:吸附“第一资源” 释放更大创新活力 - 徽广播
安徽:吸附“第一资源” 释放更大创新活力 - 徽广播
安徽:吸附“第一资源” 释放更大创新活力 - 徽广播
安徽:吸附“第一资源” 释放更大创新活力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人才是强国兴邦的“第一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安徽瞄准人才高地建设这个目标,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吸引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来皖干事创业,加速推进五大发展。

  这里是芜湖通潮精密机械公司,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白色部件叫作真空电极,它也是生产液晶面板设备的一个核心部件,通过它,液晶面板上才能集成各种电路,从而实现显示功能,这种产品的量产也填补了国内在新型显示产业链上的一大空白。

  企业创始人司奇峰告诉记者,国内对于这种真空电极的市场需求每年有50亿元之多,但以前全部依赖进口。

  芜湖通潮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奇峰:“比较纳闷,为什么中国人不自己做呢,液晶面板现在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行业,所以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不能改变一点。”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2016年,司奇峰辞去江苏一家国内知名面板企业技术高管的职务,来到新型显示产业加速发展的安徽,创办了通潮公司。虽然企业所在的芜湖长江大桥开发区为他们积极落实了研发关键仪器设备购置补贴、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支持等一揽子初创科技型企业扶持政策,但真空电极产品生产工艺上的技术难题却让这个项目一度止步不前。

  芜湖通潮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赵浩:“难点主要是,我们如何保证它的电性能这一块,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喷涂的工艺,我们困扰了有两三个月。”

  芜湖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姚闯:“我们把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的需求梳理出来,然后和我们安徽省内的一些重点高校进行了对接,促力企业加快研发。”

  在开发区的精准对接下,通过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攻关,通潮公司终于突破技术瓶颈,成功产出了国内第一块真空电极。相比进口产品,它的价格下降15%左右,交付周期更是缩短了一个月以上。这种明显的国产化优势,让通潮公司很快成为了包括京东方、中电熊猫等国内所有主流面板企业的稳定供货商。

  芜湖通潮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司奇峰:“现在是供不应求,所以我们工厂二期开建,预计在4月份完成,以最大的可能性迅速地占领市场,推进国产化。”

  为了让更多像司奇峰这样的高层次人才成为推动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生力军”,2017年,安徽省专门出台实施了《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以奖励、后补助、股权投资和债权投入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以及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等,并将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专项资金从每年1.9亿元提升到3亿元,以优质环境吸附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宛晓春:“通过省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撬动,我们又带动了市县企业,对研发的投入,把高校院所企业个人,还有政府各方面的创新要素积极性释放出来。”

  正是被安徽日益优化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实力所吸引,不仅越来越多的产业稀缺人才慕名而来,把安徽作为了梦想的试验田,而且前沿科学领域的科技人才也从全球各地纷至沓来,加入到安徽科技强省建设的队伍中。

  2017年底,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人才王亚就选择了离开德国,加入中国科大的量子研究队伍,同他一起加入的还有从美国和加拿大归来的另外两名“青年千人计划”人才。眼下,他们正在瞄准量子精密测量方向,加紧研制用量子技术去检测分子尺度磁共振信号的科学仪器设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生命科学领域。

  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亚:“我在德国也是从事量子信息的研究,在这个方向,国内特别是科大发展得很快,目前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回来以后也是希望利用科大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一起来推动我国的量子信息的发展。”

  以发展需求为导向,聚力人才高地建设,仅最近三年来,安徽就吸引了300多个海内外高层次科技团队来皖兴业,累计引进各类高端科技人才1000多人。2017年,通过实施262项海外引智项目,引进了各类外国人才达到5200多人次。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再引进扶持5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进一步发挥创新人才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随着人才资源的创新活力不断释放,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4.8%,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六成(63.5%)。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科技创新我们可以看出来,形成的这个新的增长点,对安徽整体经济增长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政府非常重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资金投入在这方面,也是不断地增加,在创立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上面,安徽这些年做得是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