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逐浪潮头的“中国智造”

06.09.2016  07:08

人造太阳”EAST多项研究位列世界核聚变前沿,全球首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正在建设,全球首个量子通信城域网建成……安徽省会合肥,中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城市,用其“”造低调地刷新一项项数据,创造一个个“领先”和“第一”。

让世界听见

让机器人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一直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的追求。

1999年,还在中国科技大学求学的刘庆峰,带领十几名同学创立了科大讯飞,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语音产品上市公司。

在科大讯飞的展示厅,只需“动嘴”发布指令,窗帘拉开、电视打开……只要张嘴说说,英汉口语双向翻译,粤语、天津话更可以实现“秒翻”。

据介绍,通过计算机对人类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模拟研究,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上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人工的嘴巴、耳朵和眼睛。

科大讯飞事业部任萍萍介绍,截至目前,讯飞的语音合成计算在多次国际语音合成测评中,各项关键指标均名列第一,并支持欧美重要语种、亚洲重要语种等近三十种语音合成。

她说,“让计算机能理解会思考”,目标就是研发具有自主学习进化等高级人工智能的智能系统。就是未来要让机器人参加高考,可以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

秒杀”与“保密

15万年与1秒,差距不是一星半点。量子研究正不断更新人的认知“秒杀”速度和“保密”水平。

在安徽合肥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内,科研人员陈柱介绍,量子计算机具有超强运算能力,可“秒杀”传统电脑,其可以同时对2的N次方个数进行数学运算,例如万亿次计算机分解300位的大数,目前一台经典计算机需要用15万年,而量子计算则1秒钟就可以搞定。

美国“棱镜门”事件引发世界各国对通信安全的思考。陈柱说,量子通信是当前已知最为安全的通信方式,存在窃听必然被发现,加密内容不可破译。

今年7月,全球首颗量子通信科学实验卫星择机发射。据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潘建伟院士透露,量子卫星成功运行后,结合地面量子通信网络,“棱镜门”的“窃听风云”将难现。

陈柱说,目前最先实用化的量子信息技术,已处于系统集成、工程化和产业化阶段。

搭高端平台

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需要原始创新能力提升,需要高端平台的助力。

合肥市长张庆军说,近年来,合肥瞄准国际国内前沿和高端,以创新升级为导向,聚焦发力,加快打造若干个全国性乃至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八大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和超导核聚变中心等六大国家级重大工程平台,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先后建成启用,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已全面开建。

中国国务院近日批复《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据悉,该方案核心是“科技创新”,又将为合肥“”造注入新动力,让世界更快速看见合肥“”造。(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