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开方便之门 引资本“活水”

19.07.2015  12:08

  我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将社会资本引入重大领域项目——

  示范项目先行,重点领域突进,给扩大有效投入注入新鲜活力
    ——向社会公布两批共87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示范项目,估算总投资2000余亿元;127个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均列第一

  在定远县境内的池河上游,距离定远县城约30公里,是江巷水库的所在地。作为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重要的反调节水库,工程于1974年冬动工兴建,后因资金不足等原因停工至今。前不久,停摆已久的工程相继迎来重大利好,5月江巷水库项目通过国家立项,6月进入首批全国12个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试点项目。

  “我们正会同其他部门督促滁州市尽快制订吸引社会资本的实施方案,在可研报告中明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运营的总体考虑和基本方式。 ”省发改委农经处有关人士说。

  将社会资本的“活水”引入重大领域项目,安徽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以来,我省先后向社会公布两批共87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示范项目,涉及到水利、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环保和城镇基础设施等领域,估算总投资2000余亿元。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PPP项目库,我省推出127个PPP项目,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均位列全国第一。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发力,社会资本进入重大领域项目的路径和制度设计愈加清晰。

  新常态下,外部需求回升乏力,消费需求稳中偏弱,全省投资增速逐年回落。

  “适应新形势,引入社会资本平等参与投资将有利于扩大有效投入,给稳增长带来新鲜活力,盘活民间资本存量,释放民间资本潜力,激发市场投资热情。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说。

  把握主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主要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去年以来,我省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路上走得铿锵有力,有效投入持续扩大,给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庐铜铁路、杭黄铁路拉开建设大幕,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淮水北调工程全线开工……一批影响全局的跨地区、跨流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前5个月,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1037个,占年度计划的60.7%;竣工项目107个;累计完成投资3810.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2.4%。

  核准目录“瘦身”,转变政府职能,为社会资本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

  ——做好跟踪衔接,根据国家最新要求修改完善我省管理办法;新版投资核准目录与2004年本相比,同口径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必须围绕解决“谁来投”“怎么投”创新机制。这其中,“谁来投”是要厘清投资主体,前提则是政府必须归位尽责。

  对安徽天然气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部负责人陈超来说,这一年多来,项目审批时间缩短,以往繁琐的手续精简,效率提升让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像我们申报的能源类项目,通过省发改委综合服务平台,节能登记表审查如今只需3天就可办结。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修订本)》发布,进一步减少和下放省级核准权限,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新目录中共有10类37项核准事项,与2004年本相比,同口径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负责人介绍,修订目录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核准事项,严格按照国家目录界定的核准范围,省级不新增核准事项。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下放核准权限,除国家目录明确要求省级政府核准的事项,其他原则上下放市县政府核准。此外,突出了发展建设规划的指导作用,在电源、电网、煤矿、铁路、公路、汽车、轨道交通等核准事项上,都明确规定依据相关规划进行核准。

  “修订目录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的重要措施,更好地实现企业自主投资、更好地适应地方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为各类投资主体创新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省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政府在放权,市场在变“”。改革,让市场机制更通畅,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涌现,前5个月,全省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1.55万户,同比增长8.02%。利好政策给社会资本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前5个月,民间投资6418.7亿元,增长20.8%,占全部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8.4%提高到72.8%。

  搭建交易平台,提供公平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将全省项目建设招标投标等活动纳入统一规范的交易平台;上半年,交易中心受理省级政府采购项目共节约资金2.52亿元

  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意味着要规范和约束政府投资,同时为社会资本的立项和运作提供更“友好”的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4月10日至30日,在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我省2015年6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建设规模进行公开招标。5月15日,省能源局和代理人发出中标通知书,信义光伏、阳光电源、晶科电力、合肥聚能等4家企业分别成为12个项目中相关项目的中标人。

  “采取‘公开招标+履约保函’方式分配光伏发电建设规模,为全国首创,克服了平均主义弊端,使得建设规模资源优先配置给技术和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和前期工作充分的项目,有效约束企业按合同如期建成项目。 ”省发改委公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公共资源交易实质上是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过程。2014年10月,安徽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印发,对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2014年11月,省政府颁布安徽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依法明确建立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与行业监督相结合、监督与经办相分离的监管体制,省与合肥市共同组建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要求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必须统一制度规则、统一平台交易、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公开、统一评标专家、统一信用管理的运行机制。

  今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办法,省发改委印发省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15年版),标志着我省在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上又迈进一大步。

  “监管机构相继建立,项目陆续进场交易,改革正在平稳有序地推进。 ”省发改委公管办负责人说,2014年12月30日,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公室挂牌,省政府采购、土地使用与矿业权交易、交通工程招标、水利工程招标、药品采购等部门,整合内部职能,行业监督管理办公室相继挂牌运行。推进省级公共资源项目进入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项目属地设区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的步伐不断加快,截至6月底,交易中心共受理省级政府采购项目1229个,累计完成630个,节约资金2.52亿元。

  短评:让民间资本释放活力

  经济换挡转型,持久动能在哪?全面深化改革迈入关键之年,步伐不断加快,创新投融资方式,放开投融资领域,引入社会资本活水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撬动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能的新引擎。

  新常态下,投资呈趋势性放缓态势,特别是旧有投资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需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就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更好地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全面激活社会资本,必须统一市场准入,创造平等投资机会。要在一些重点领域创造条件、敞开大门、发出“请柬”,让社会资本更方便、更有效地进入。全面激活社会资本,必须创新投资运营机制,扩大社会资本投资途径。要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使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全面激活社会资本,必须保障项目盈利能力,稳定社会投资预期,确保社会资本留得住、能受益。政府不仅要向社会资本递出“橄榄枝”,更要让社会资本看到利益回报的希望,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双赢。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郑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