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启航

02.06.2017  21:15

万里之外传佳讯。 6月1日,江淮 汽车 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德国柏林签署合资合同,这标志着我省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已然扬帆启航。

江汽与大众的合资项目一直备受关注。刚刚闭幕的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在部署大力实施“三重一创”时明确强调,抓好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创建和江汽大众新能源汽车两个“一号工程”。随着合资合同的敲定,双方合资项目将加速落地,进而为我省加快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合肥 江淮汽车iEV新能源汽车生产流水线上,工人正在为新能源汽车安装电池装备。 (资料图片)

“打造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合作新形势下的新范式”

——合资公司将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新工厂,在中国和海外市场共同合作开发、制造和销售新能源汽车

6月1日下午,江淮汽车发布公告,披露了合资合同的主要内容。

双方合资公司的中文名称为“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法定地址为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资公司的经营目的是,利用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和商务优势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在中国和海外市场共同合作开发、制造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及提供出行解决方案等,并开展相关的业务活动,共同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并希望将这种模式打造成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合作新形势下的新范式。

合同约定的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和增程式乘用车;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部件;销售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进口及在中国购买其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出口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等等。合资公司的产品范围为:新能源汽车,包括但不限于纯电动和增程式乘用车;电动汽车电池;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专门为特定市场(包括中国市场和出口市场)开发的产品。

据了解,目前我国主要的合资汽车公司生产的合资品牌汽车大多只能在我国境内销售,导致我国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比重至今只有3%左右。因此,我国虽然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国,却远非汽车强国。

但从这次合同约定来看,江淮和大众组建的合资公司在这方面实现了新突破,未来合资公司将可以向海外市场出口整车,这显然有利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在合同约定的双方责任中,江淮汽车方面应履行的责任包括“向合资公司提供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双方可以联合开发该等技术”。大众汽车应履行的责任包括“帮助合资公司对大众特定的PQ平台进行电动化改造”“帮助合资公司对甲方(指江淮汽车)许可至合资公司的车型进行产品质量与性能提升”“可以提供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双方可以联合开发该等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大众PQ平台是其重要的A级车研发制造平台,生产出一系列在中国市场非常畅销的汽车。从合同的责任约定来看,双方未来将在合资公司进行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先进技术的联合开发,而不只是合资某一方进行单方面的技术和车型输出。

江淮汽车表示,合资公司一经成立,新的合资企业及其管理层将开始筹建新能源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据公告披露,根据目前测算,目标是年产量36万辆规模产能,建厂具体方案由合资公司制定。同时,合同还约定“合资公司应当设立一个新品牌,该品牌应当由合资公司拥有,相关商标应当由合资公司注册”。

“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与江淮汽车这样强有力的伙伴合作。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表示,新成立的合资企业是大众汽车集团在“携手同心—2025战略”指引下,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在丰富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双方的合作将为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表示,在中国政府的大力引导下,中国正处于电动汽车研发和应用领域的前沿。江淮汽车期望与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努力,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享受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绿色环保体验和可持续移动带来的便捷 生活

据介绍,面向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计划于2020年之前为中国消费者提供40万辆新能源汽车,2025年之前提供150万辆新能源汽车。而江淮汽车也明确把新能源汽车作为该公司的战略性核心业务,计划到2020年江淮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比重突破20%,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比重达到30%以上。

建设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是我省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十三五”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随着江淮汽车与大众合资项目的落地,这一发展目标可望加快变成现实。

“大众汽车的品牌实力和技术功底深厚,江淮汽车在电动汽车发展上也具有先行一步优势”

——合资项目将实现技术实力、制造能力、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对我省汽车产业乃至制造业发展水平具有战略性牵引作用

“电动汽车是汽车产业升级换代的大方向之一。江淮汽车将通过走开放合作之路,努力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做大规模、扩大优势。 ”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此前表示,大众汽车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品牌实力和技术功底深厚,而江淮汽车在电动汽车发展上也具有先行一步优势。双方进行合资,有利于将大众的品牌和技术优势与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积累和市场深度推广上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合作共赢。

从双方的合资合同可以看出,不同于我国汽车业之前的“以市场换技术”合资模式,此次合资体现了“以技术换技术、换品牌”的新特点、新进步。双方的前期交往中,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体系化的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也受到大众汽车方面的高度认可。

“江淮汽车2002年就开始内部立项进行新能源汽车项目研发,2007年确定了走电动汽车研发车的路线,到今天经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 ”江汽乘用车营销公司新能源业务分管负责人汪光玉介绍,迭代研发是江淮汽车在电动汽车领域始终坚持的技术路线。作为新兴产业,电动汽车的各项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都是在不断变动升级之中。所谓迭代研发,就是紧盯最新的技术进步趋势、执行最新的法规标准,同时将前一代产品在实际的用户使用中产生的意见建议和用户的最新需求体现到最新一代产品的研发制造过程中。这样可以使每一代电动汽车新产品的成熟度和用户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

“汽车制造的难处就在于,不是拥有一项领先的新技术,就能保证造出完美的车,它一定要通过客户使用的不断积累,才能使产品更加完善,并逐步被消费者广泛接受。 ”安进说,这也正是江淮汽车在电动汽车研发制造上的优势所在。从2010年第一代电动汽车投入市场以来,江淮汽车在10年间向市场投放了7代电动汽车产品,市场保有量超过4万辆,累计行驶里程已经超过6亿公里。海量的行驶里程数据反馈和复杂的路况考验,成为“驱动”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和产品品质持续提升的重要源动力。

电池、电机、电控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得益于10年来的迭代研发,江淮汽车已经在“三大电”上积累了较为领先的技术优势。江汽技术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院长夏顺礼介绍,在电池模组成组技术上,该公司已经掌握了一颗电芯故障甚至失火不影响其它电池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同时,目前该公司还正在与相关机构联合攻关,旨在加快固态锂电池、燃料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开发力度,旨在通过技术进步来打破“里程焦虑”。在电控技术上,该公司在大量实际行驶数据积累基础上开发出的控制器硬件和45万行代码的软件,也成为其核心的技术竞争优势。

尽管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并非像外界所说的与国外领军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在安进看来,与国外先进汽车制造企业相比,我国电动汽车在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在制造工艺水平上,也与国外领先企业存在较为明显差距。

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的合资项目落地,有利于加快缩小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同时更要看到,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并将逐步退出,电动汽车最终将全面进入以个人消费为主导的市场,而在这一市场上,品牌的拉动作用至关重要。与大众的合资,更有利于弥补江淮汽车品牌拉动力较弱的短板。

从当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度融合的技术进步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对机械制造、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材料和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更具有系统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显然,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合资项目的落地,有利于全面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技术实力、制造能力、品牌影响力,进而对全省汽车产业乃至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挥战略性牵引作用。

合肥港准备出口的江淮汽车。 (资料图片)

“用‘一号工程’定位这一合资项目,实至名归”

——合资项目的落地,有利于推进我省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迈上中高端发展水平

“江淮与大众的联姻,打破了省内不生产一辆合资汽车的现状,对于安徽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汽车产业来说,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省经信委装备处处长沈忠林说。

“十二五”期间,我省汽车产业取得长足进步。整车出口持续全国第一,累计出口达102万辆,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2%;出口方式由以产品出口为主转向在海外建立子公司、合资公司或组建KD工厂和技术输出并举,产品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在美国、德国等国设立研发机构,部分优质零部件企业成功进入全球跨国车企与零部件企业的核心配套体系。

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难掩我省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品牌等领域长期存在的短板。“十三五”对于安徽汽车产业来说尤为关键。如果顺利实现年产200万辆的发展目标,我省汽车产业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带动零部件产值2000亿元,总产值4000亿元,支柱产业的作用更加突出。在沈忠林看来,通过与大众汽车的合资合作,驱动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上不断进步,在产业链条上不断完善提升,将有力提升安徽汽车工业整体发展水平,逐步迈上中高端发展水平。 “所以说,用‘一号工程’定位这一合资项目是实至名归的。 ”

省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冯皖东认为,合资项目的落地,是江淮汽车发展的重要拐点。江淮汽车在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将获得较大提升,并有望借此机遇从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中脱颖而出。

“事实已经证明,奇瑞和捷豹路虎等合作,对奇瑞的设计、制造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沈忠林表示,江淮与大众合资项目在我省落地,有利于推进我省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有助于实现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合资品牌的挤压,我省汽车企业总体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2015年,我省汽车整车销售111.9万辆,规模居全国第七位,但盈利水平只占全国第十位,究其根源,就在于缺乏品牌效应。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省在国内具相对优势的产业。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是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沈忠林认为,借助江淮和大众合作的东风,我省将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合资源适时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按照规划,我省将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生产基地,产销位列全国第一阵营。同时,在部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比如纯电驱动技术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力争插电式混合动力国内领先,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持续提升车辆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电控技术,形成专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冯皖东认为,我省新能源汽车要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以江淮、奇瑞为主体,集聚发展新能源汽车系列产品。加快电池、电机、电控、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核心关键零部件的高端化产业布局。扶持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开发或投资新能源专用车和充电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区,巩固省内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

“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突破,推广绿色出行新模式,培育更加坚实的消费支撑”

——政策驱动、体系发力、模式创新,加快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广步伐,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随着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的落地,我省要趁势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沈忠林建议,在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同时,着力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重点在各地市 公交 系统、出租车公司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加大推广应用,逐步扩大公共机构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并以此来培育和引导个人消费者逐步接受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最终要以消费为基础支撑。”江汽乘用车公司新能源业务分管负责人汪光玉说,新能源汽车产品要坚持走大众化的普及路线,如果不能被广大用户所消费和使用,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广阔前景就会因此失色。

在汪光玉看来,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要靠政策驱动、体系发力和模式创新来协同推进。

目前新能源汽车仍然是政策驱动型的市场,财政补贴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补贴的逐步退坡甚至退出,国家也正在计划出台积分制、建立传统燃油车企向新能源汽车企业购买积分的方式来补贴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随着这一制度的建立,新能源汽车企业更需要靠技术实力、产品品质、品牌影响来抢占个人消费市场。

从这一角度来看,我省通过推进江淮大众合资项目来巩固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先发优势,可谓恰逢其时。与此同时,更要把握当前的政策过渡期,在全省范围全面落实补贴支持政策,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省内的市场占有率,尽快实现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

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也要充分发挥在技术研发、供应链、营销服务等体系构建上逐步积淀的基础和能力,将技术和产业进步的红利让渡给消费者。以江淮汽车的部分电动车产品为例,今年补贴退坡后,市场价不升反降,也就是为了以消费者更能接受的价格和服务来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逐步扩大规模。

江淮汽车和大众汽车的合资合同,将提供出行方案作为双方重要的合作内容。这表明,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普及和推广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据介绍,目前分时租赁、共享租赁等新模式都正逐步进驻合肥、芜湖等城市。模式创新的普遍思路就是通过与共享经济的结合,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场景。

“与推进先进制造业‘一号工程’相适应,我省可以在推广绿色出行新模式上进行更多探索。”汪光玉建议,省内 旅游 景区众多,从维护景区绿色可持续发展角度,风景区应当率先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是全省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应当想办法充分调动省内各城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积极性,一个城市一个城市进行突破,营造更加良好的消费环境,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筑更加坚实的基础支撑。

奇瑞新能源车上月销量同比增五成
  来自奇瑞汽车的信息显示,5月份,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630辆,同比增长55.徽广播
奇瑞新能源车上月销量同比增五成
来自奇瑞 汽车 的信息显示,5月份,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630辆,同比增长55.News.Hefei.Cc
李国英赴江淮汽车集团调研
  6月9日上午,省长李国英赴江汽集团调研。徽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