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做优增量 补短板“强供给”

31.05.2017  08:24
安徽:做优增量 补短板“强供给” - 徽广播
安徽:做优增量 补短板“强供给” - 徽广播
来源: pic.ahrtv.cn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把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引进重点项目补齐产业短板,整合要素资源支持企业创新,优化了现有供给结构,为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培育了新动能。

  通过对背光源、偏光片等6大主要部件进行集成创新,安徽鑫美芝光电科技公司今年年初建成的智能穿戴产品液晶模组生产线生产的液晶模组综合性能在国内同行已经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目前这种产品主要供应给国内一线的智能终端企业做配套。

 

  包括这条生产线在内,位于安庆桐城市的鑫美芝公司还在同步推进车载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8条液晶模组新产线的建设,接下来,企业在深圳母公司的科研力量也将陆续转移过来,并在这里形成年产2000万片高端液晶模组的产能。

  安徽鑫美芝光电科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庆春介绍:“我们力争用2-3年时间,将公司的产品从3个系列50个品种,提升到5个系列100个品种,年均实现30%的增长目标,年产值10个亿。”

  引进和做优增量,补齐产业发展“短板”,这是安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的重要方向,瞄准这个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省里不仅分两批打造了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通用航空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还于今年设立了3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三重一创”项目建设。看好这种发展前景,中国三大芯片封装测试企业之一的通富公司,继2016年在合肥市经开区打造了一个年产217亿颗芯片生产基地之后,不久前又与德国工业4.0的初创成员——英飞凌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今年内,建成一条世界一流的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

  合肥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磊表示:“借鉴它的经验,我们已经开始了若干个项目,包括人机互联、制造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我们的目标还是效率提升,未来三年累计提升30%。”

  着眼于在做优“增量”中补短板、强供给,培育一批更有竞争力的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五年来,安徽平均每年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都在1600个左右,特别是在三重一创建设项目方面,省里已经谋划了92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5797亿元。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表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思想,真正把补短板这个工作落到实处,就是优先支持产业链当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环节的重大项目,带动整个产业集聚发展。”

  除了集中各种要素做优增量,安徽还积极调整资源配置盘活存量。在省委省政府连续5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首要的任务安排,就是汇聚创新、财税、金融等政策资源,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制造强省、创新型省份和技工大省建设。同时,省里还在每年万亿元左右的工业投资中,拿出50%以上的资金投入技术改造,今年,技改的投入更是有望突破6600亿元。得益于这种政策引导以及省里在首台套研发方面15%的补助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合肥恒大江海泵业公司就于近日成功研发出了世界首台叶轮内置式大型潜水贯流泵。

  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金雷介绍:“改变了以往干式潜水电机转子只能在空气中运行的缺点,转子在水中运行,水流直进直出,大大提高了水利效率,成本减少20%到40%。”

  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庆龙表示:“每年省政府市里面给予几百万元的资金支持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敢为人先(去创新)。”

  通过整合资源要素支持企业创新,今年以来,全省已认定省级新产品132个,预计可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2亿元。由于安徽在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中,补齐了发展短板,增强了供给创新能力,五年来,安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了将近8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增长了近3000亿元,2016年,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进入了全国第一方阵,全省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