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村一警”撑起农村治安一片蓝天
28.11.2016 14:35
本文来源: 公安厅
今年年初,青阳县庙前镇高源村“村村通”道路修建工程受阻,全村近百户村民联合写信,并集体按下手印,向包村民警沈阳求助。沈阳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通过努力协调,该村“村村通”道路现在已建设完毕。
最近两年,在安徽农村,包村民警替群众排忧解难的事情还有很多。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大,农村人口多,如何加强农村地区治安管理成为安徽省公安机关面临的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2014年,安徽省公安厅党委审时度势,按照公安部推进城乡社区警务战略的部署要求,积极借鉴外省经验,探索实行了“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效果显著。
强化检查督导,积极推动“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
安徽省公安厅将“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成立了“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领导小组,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任组长,省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和省公安厅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省公安厅各警种以及省综治办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治安总队,负责综合推动、协调、督导、宣传、考评等工作。
安徽省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此项工作上升为党政工程,落实包村联系制度的基本保障,优先保障包村民警用餐、交通等经费,优先配备必要的武器警械,优先配发执法记录仪等工作设备,解决包村民警的后顾之忧。
为切实推进工作,安徽省公安厅领导实行分片包干,多次前往各市进行实地调研、督导推动。安徽省公安厅还实行“四个一”抽查机制:即一月一抽查、一季一暗访、半年一调度、一年一总结,重点针对包村民警每月进村、走访群众、履职尽责、群众满意度等情况,通过电话回访、工作日志倒查、深入农村明察暗访等形式进行科学评价,抽查、暗访等情况纳入市级公安机关季度绩效考核。
当好“六大员”,落实“八项任务”
2014年11月,绩溪县公安局政委汪秋华主动报名担任全县社情最复杂的长安镇马道村包村民警。两年来,汪秋华真心实意为辖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被村民誉为“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马道村也由治安较差村变成了平安村。
安徽省公安机关在推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时,明确要求包村民警当好“六大员”,即:化解纠纷,维护稳定,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消除隐患,防微杜渐,当好治安防范组织员和法律政策宣传员;收集线索,打击犯罪,当好信息收集员;服务群众,当好警务下沉的联络员和便民利民服务员。
两年来,380名市、县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主动担任包村民警,充分发挥了表率作用。按照省公安厅统一部署,包村民警进村工作要认真完成好8项具体任务,即重点开展治安防范、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安全宣传等工作,积极协助驻村民警开展人口管理、行业场所管理、基础信息采集、案件办理等工作。
农村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创新高
安徽省公安机关在选派包村民警时充分将行政村特点与民警警种特点结合起来,通过选派机关民警回原籍包村、回曾经工作地包村,交警沿交通线包村,刑警包案件高发村,派出所民警进驻重点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最合适的民警选派到最需要的行政村,将“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与警种实战联系起来,既加强了农村治安工作,又提升了机关民警的能力和水平。
两年以来,刑侦部门依托“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制度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3万余起,禁毒部门开展禁毒宣传9300余场次,交管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1.3万余场次,排查整治交通隐患2729处。
截至目前,全省14948个行政村(社区),共配备驻村民警5871人、包村民警9447人,建成警务联系点11481个,组建群众巡逻队伍13587支,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52名,解决农村群众实际困难15561起。今年前9个月,全省农村地区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5.13%,八类恶性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0.3%,三类可防性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5.75%。农村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今年上半年,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达到94.1%和90.92%。
本文来源: 公安厅
28.11.2016 14:35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