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科技创新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20.11.2015  17:39

随着2015年年终的临近,“十二五”也将划上句点。回眸过去,2011年至2014年,全市GDP年均增长11%,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全市经济依然能保持稳健的增速,科技创新功不可没,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五年里,安庆通过深入实施科技“一招鲜”工程,科技创新助力转型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从“制造”迈向“智造”,创新的脚步迈的愈发铿锵有力,已成为安庆经济稳健发展的“撒手锏”。

自主创新政策打起“组合拳

每年,市本级财政安排自主创新专项资金5000万元,带动全市约2亿元财政资金投入科技创新

十二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增幅均居全省领先,总量开始进入全省前列。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共申请专利10043件,突破万件,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51.8%,增幅居全省第1位2014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到5.46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82%,比“十一五”末提高了0.29个百分点

安庆作为一个后发地区,面对国内外经济危机持续的冲击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过去五年,安庆转变固有观念,在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和扶持力度方面频繁发力,特别是2013年以来,安庆相继出台了《安庆市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试行)》、《安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安庆市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及《安庆市科技创新“一招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每年,市本级财政安排自主创新专项资金5000万元,带动全市约2亿元财政资金投入科技创新。

自主创新政策打起‘组合拳’,其内容涵盖了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创业、技术市场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科技奖励、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政策导向激励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宏平说。

多年来,作为国内建成的唯一年产百万件轿车轴楔横轧加工专业化工厂,安庆市振发汽车锻件有限公司一直坚持与北京科技大学建立产学研制度,目前已能够生产出60多个品种的汽车用轴类件产品。一方面进行产学研协调创新,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企业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的稳步增长。同时,自主创新政策的红利一分不落的送到公司董事长孙爱生的手中。他坦言,“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我们倍感欣慰,而且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确实让我们受惠。

新政策也激发了科技人员更大的创新动力。“十二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增幅均居全省领先,总量开始进入全省前列。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共申请专利10043件,突破万件,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51.8%,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发明专利6277件,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233.9%,增幅居全省第1位。

2014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9.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61%,比“十一五”末提高了0.25个百分点。今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预计可达12亿元。科研经费不断加大投入,让科技创新在市场的“沃土”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国家级安庆经开区、桐城经开区成为首批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

截至2015年9月,全市累计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74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1.49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2倍。2014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到5.46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82%,比“十一五”末提高了0.29个百分点。

􀳁构筑区域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安庆陆续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东南大学等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安徽华茂集团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建华茂纺织染整技术研究院;安庆非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产业化实体研究院组建完成;安徽微威集团与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共同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通过坚持不懈抓‘科技创新一招鲜’,不仅给钱给政策,而且采取了一揽子‘招招致胜’的战略措施。围绕主导产业,依托骨干企业,建立了多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产学研用实体;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建设大学科技园;引进了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安庆师范学院副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汪时珍博士认为,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为安庆市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创新型城市的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进一步畅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方向,安庆陆续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东南大学等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共建研发平台、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构筑区域创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五年里,安徽华茂集团与武汉纺织大学共建华茂纺织染整技术研究院;安庆非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产业化实体研究院组建完成;安徽微威集团与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共同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合作,抗震研究中心的隔震、减震技术将走上产业化的道路……

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入推进,今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再添新成员,安徽省铝包容缸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变速操纵机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批准筹建。截至2015年10月,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13个、创新服务平台24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孵化能力大大增强,在孵企业76家,累计培育12家国家高新企业、10家省高新培育企业、4家省级软件企业,新三板拟上市企业2家,新四板挂牌企业4家。

此外,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多种科技服务机构层出不穷。2014年,全市科技系统搭桥为企业引进重要技术成果20多项,解决重要技术需求200多项。

􀳁高新技术企业按下“快进键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150余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8.4%,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9个百分点

29家科技型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1-9月,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9.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了2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1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8个百分点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技术创新上。”王宏平介绍。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按下“快进键”。

今年11月,安庆飞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喜事连连。投资7747万元,用于超细线宽印刷线路板以及激光刻蚀等领域的一种光刻胶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产品将年新增产值1.2个亿。此外,总投资4.1亿元的在建电子级超纯氧化铝项目一期工程也将于本月底建成试生产,这一广泛用于蓝宝石晶体原材料,在光学镜头、高端智能手机面板等行业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从2010年的只有7000多万的产值到2015年3.5个亿的产值,发展是迅速的,而这一切都源于企业不断的技术创新。”总经理邱晓生说。

位于枞阳县的枞晨回转支承公司自2007年创业之初,就成立了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坚持走质量强企、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使公司从不到百万元的资产,发展到现在3000多万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回转支承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几年来,公司累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63件,被正式授权专利36件。其中小型精密级交叉滚柱回转支撑和太阳能回转驱动机构两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今年,公司与国外电机公司签订了600万美元生产订单,生产计划已经安排到了2017年。

十二五”期间,安庆像这样新增的高新技术企业遍地开花。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150余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8.4%,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9个百分点。29家科技型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2015年1-9月,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9.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了2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1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8个百分点。(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