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能够传承的绿色

01.08.2014  10:47


王树清和他守护的树。牟景君  摄
   中国绿色时报8月1日报道(记者  牟景君  邢晓然)  他叫王树清,今年67岁,曾任黑龙江省拜泉县委书记、齐齐哈尔市副市长。在任多年,他将拜泉打造成全国平原地区第一个百万亩人工林县。退休以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义务护林员,足迹遍及拜泉的山山岭岭。
  他有名言,“树是我爹”。
  有人这样评价他: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退休后的霞光,化为拜泉、鹤城的春天。
   花钱请不来的“市长树官”
  2007年,60岁的王树清从齐齐哈尔市副市长的位置上退休。家里人很高兴,希望他能回家陪伴家人。可是,王树清心里盘算好了,他要回老家拜泉,守望绿色梦想。
  “我回来,就是当义务护林员的。”这是王树清见到前来迎接的拜泉县委书记和县长后的第一句话。
  王树清说,他回来想做三件事:一是只管护林不干政,看管树林不被人为祸害,其他的事情一律不参与;二是管松树不管杨树,杨树已经到了成熟期,砍伐的事由现任领导决定,自己负责管护新栽的樟子松,那是将来的接班林;三是管环城林,这是他当县委书记时栽的,几乎每一棵都认得。
  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王树清立刻回到了拜泉。第二天,他三四点钟就起床,围着县城一棵树一棵树地抚摸,告诉他的老伙伴“我回来了”。
  在双阳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王树清远远地看见成群的牛羊在丰乐水库的湿地上啃草。他箭步跑到羊倌对面,大声斥责:“中央有个9号文件禁牧你知道不?县里也有文件规定不许这里放牧,知道不?”羊倌不为所动,手执鞭子猛抽两下,向王树清示威。王树清夺过鞭子,冲着比自己高一头多的大汉猛甩三下,“和你讲道理,你装糊涂,那我现在告诉你,你不是羊倌吗?我现在是‘树官’,谁也不许动我的一草一树!你再不走我就报警!”见这架势,羊倌脸色大变,赶着牛羊离开了。
  从此,王树清成了名副其实的“树官”。
  拜泉县委书记秦向东逢人便说:“我们县里有一个花多少钱都雇不来的‘市长树官’,有了他,全县的绿色经济一定会循环发展。”
   不遗余力誓保绿水青山
  2011年,王树清在看树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努力方向,他要收回两个流域的治理权,将黑龙江省仙洞山梅花鹿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
  转心湖流域的治理工作,王树清只用了两天就收归林业局管护。可是上升乡老道山的流域治理,却遇到了难题。
  上升乡老道山流域被当时的村长倒卖了56万元,却只上交村里10万元,王树清得知后,下定决心要把流失的国家资产夺回来。他从源头一点点查找蛛丝马迹,整整用了两年时间,终于找到了证据,使那位村长承认了事实。在上升乡老道山流域回归那天,王树清激动地写下了“当年重整河山,今日还我河山”。
  王树清与仙洞山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的渊源颇深。十几年前,有个人狩猎射杀了3只梅花鹿,吃了2只,剩下1只。时任副市长的王树清非常气愤,带领公检法几部门跟踪6个月,嫌疑犯终于投案自首。这期间,嫌疑犯求人4次送钱给王树清,王树清态度坚决:不要钱,要梅花鹿!后来,又有人从野外圈回13只梅花鹿,本想当猎物,迫于压力放生了。这些梅花鹿在仙洞山安家落户,繁衍成300多只的大家庭。
  如今,王树清正在努力,使已经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仙洞山梅花鹿保护区向国家级迈进。
  树是“高压线”,谁碰谁触电。只要发现毁林现象,王树清就会立刻出面制止,依靠铁心、铁面、铁纪律、铁手腕,王树清战胜了利益集团的挑战和不当行为的叫板,用铁肩膀担起道义,用铁脚板丈量拜泉的山山树树。
  因着善待青山绿水、善待自然的人格魅力,王树清荣获“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国际生态工程一等奖”“第三届地球奖”“全国疆土绿化突出奉献个人奖”等荣誉称号。
   全身心守望绿色传承
  “生态农业”是拜泉一块金字招牌,为了总结先智、泽被后人,2007年起,王树清开始筹建全国首家生态博物馆。7年时间,走访、查询,设计、布展,每一块展板的背后,他都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馆内展览图片按时间顺序铺陈开来,一副今昔对比的画面跃然眼前,在最后的章节,精彩的画面展示了“五型拜泉”的丰硕成果。
  在博物馆内,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从一块展板到另一块展板,从一个展厅到另一个展厅,一句句解说着自己七八年来的成果。从通双流域、五岭峰、丁家沟流域的成功治理到今天的循环经济,从分散落后的自然屯到今天的文明村,拜泉生态文化主题展让人们看到了拜泉县一路走来的辉煌足迹和艰辛历程。
  提到对当下和未来的期许,王树清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他现在全身心做的工作就是守望,守望梦想、守望信念、守望传承。他说,自己的年纪一天天大了,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他要奔走呼吁,唤醒社会,在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同时,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他希望能划定红线,让法律来替自己看护这些树木、鸟类、野生动植物资源,把这些宝贵财富传给子子孙孙,让拜泉的天空永远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