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优生优育早知道 高龄孕妇注意风险

13.11.2015  07:19

  “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不过短短十来天,记者走访省城多家医院后发现,咨询“二孩”事宜的育龄妇女人数明显增多。高龄孕产妇孕育二胎有哪些风险?已做过剖宫产的女性还能再生“二孩”吗?……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对“二孩时代”孕妇们的须知事项进行讲解。

  生还是不生?高龄孕妇注意风险

  1976年出生的方女士在国企工作,儿子今年13岁。得知“全面二孩”的消息后,她动心又担心:“快40岁的人了,还能生吗? ”

  “此次‘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对应人群主要是城镇人口以及体制内工作人员,‘70后’是其中的重要人群。由于这一群体普遍高龄且第一次生育时很多都选择了剖宫产,因此再次生育时风险相对较大,做好相关的孕前及孕中保健工作很重要。”省卫计委妇幼健康服务处副处长马玉龙说。

  对高龄孕妇来说,孕育“二孩”是喜事,也是挑战。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身体机能和代谢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在35岁以后受孕几率会迅速下降。“由于受当时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一些女性生过第一个孩子后可能会有人工流产的经历,因此导致的宫腔粘连、输卵管堵塞以及盆腔炎等情况也会成为生育二孩的阻碍。”据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专家陈先侠介绍,高龄孕妇更易患有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产中及产后出血、难产等并发症风险以及缺陷儿出生率也明显增高。

  此外,在剖宫产率多年来始终高居不下的背景下,许多人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风险却知之甚少。所谓疤痕子宫,即前次剖宫产、肌瘤剔除、子宫穿孔修补术等子宫留疤痕者。“剖宫产后,子宫疤痕由纤维组织替代,其拉伸能力远不及肌肉。怀孕过程中,这些组织拉伸可能造成子宫疤痕处发生局部破裂、出血、胎盘植入生长、穿透等较为凶险的并发症。 ”陈先侠说。她建议,有意生育二胎的夫妇在准备怀孕之前,夫妻双方都应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孕前检查,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和生育能力,尽量排除不良妊娠发生的可能。同时,应在计划怀孕前增加营养、注意生活规律、戒烟戒酒、增强体育锻炼、放松心情。疤痕子宫者,还应接受疤痕愈合情况评估,一般来说,术后至少2年才适合再次怀孕。 “当然,女性的实际年龄并不等于卵巢年龄,更不能完全反映卵巢储备功能。一些女性年龄虽然偏大但卵巢储备功能良好,完全可以再次生育。 ”陈先侠说。

  顺还是剖?须遵医嘱科学选择

  分娩时到底是顺产,还是剖宫产?这是个让孕妈妈们纠结的问题。

  2012年以来,我省剖宫产率一直在40%上下波动,2014年为40.79%,2015年进一步升高,上半年为45.08%,7月份为45.81%,8月份为46.89%。高居不下的剖宫产率背后,相当一部分是“择日生娃”的传统观念以及产妇怕疼、怕产后身材走形等因素所致。今年7月,我省出台剖宫产“正面清单”,制定15条剖宫产手术实施指征,除必要的医学指征外,生孩子再不能“想剖就剖”。

  “对于胎儿大小与骨盆相称、胎位为头位、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建议顺产。顺产是自然分娩过程,新生儿的肺部经过产道挤压,有利于出生后建立呼吸循环,减少湿肺等并发症的发生,产妇本人也避免了手术创伤,产后恢复更快,能有效避免剖宫产带来的许多并发症、后遗症。 ”据陈先侠介绍,胎儿在发育成熟的情况下自然出生是最健康的分娩方式,其机体抵抗力、语言和社交能力都要优于剖腹产的宝宝,而通过剖宫产提前分娩甚至早产可能影响新生儿的生存能力,严重的会影响其发育和智力等,“如果头胎是剖腹产,会留下子宫疤痕,再次妊娠和分娩时容易发生子宫破裂,从而危及母婴安全。因此,孕妇在孕期需要控制体重增长过快,适当多活动,避免胎儿过大,以增加顺产的几率。她同时强调,如果孕妇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中央性前置胎盘、骨盆狭窄、产道梗阻、胎儿窘迫无法短期内顺产等情况,还是建议剖宫产。

  对于疤痕子宫孕妇,若二胎有顺产要求,专家建议应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相关的风险评估,由医生根据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胎儿大小、孕期情况等进行科学判断。

  一回生,二回熟?按时产检不可“绕道行”

  很多妈妈都觉得自己生过孩子,所以如果再怀孕就可以凭借着“经验”平安生下宝宝。专家强调,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大宝”健康不代表“二宝”肯定健康,孕前检查、孕期保健和产检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据介绍,取消强制婚检后,一些遗传病得以增加;另一方面,环境问题也给新生儿的安全带来隐患,如高龄生育、环境污染、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孕期病毒感染、吸烟喝酒等,都是新生儿缺陷的诱因。中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约占全世界的20%。在我省,出生缺陷率也正逐年上升,目前监测到的出生缺陷约有80余种,唇裂、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外耳畸形、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等是发病居于前几位的出生缺陷。

  “孕前检查是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最有力保证,可以对一些遗传性疾病、男女双方体内携带的隐形致畸因子作出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 ”省妇幼保健院产二科副主任郭宇雯说。孕期保健也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一环,如孕前3个月至孕后3个月,补充叶酸可以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孕前、孕期加强营养、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有害接触和环境致畸等,可大大减少缺陷儿的出生。她提醒,准妈妈们孕期一定要按时进行孕期检查,最好能做8至10次正规产检,这样才能早期发现疾病、及时进行干预,千万别忽视孕期、孕中和产后的层层把关。

  她强调,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或者以前生育过出生缺陷儿以及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的准妈妈,更应注重孕期检查,必要时可遵医嘱选择做羊水穿刺了解染色体情况。“就算一些染色体异常的夫妇,通过人工干预,也可生出健康的宝宝。 ”专家特别提醒,一些有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可能在怀孕初期就会自然流产,这也是一种“自然淘汰”的过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准妈妈不宜一味选择保胎。

  相关链接:

  ◎生“二孩”,生育手续怎么办?

  目前全国各地生育一孩已普及登记制,生育前到社区登记即可。但在“单独二孩”政策中,各地均要求二孩生育实行审批制,即需要报计生部门批准方可生育,否则就属于违规行为。

  全面放开二孩后,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取消二孩以内生育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办理登记,免费领取生育服务证,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高龄孕妇需做哪些检查?

  医学上把分娩时年龄在35岁以上的孕妇称为高龄孕妇。除了做一般孕妇常规的孕期保健外,以下几项检查对于高龄孕妇来说也很重要,是必做项目。

  1.糖尿病筛查。父母或直系亲属有糖尿病,孕前体重过重,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一胎有妊娠糖尿病等,如果有以上情况之一的话,要二胎时首次产检就应进行糖尿病筛查,没有以上情况的也应在孕24周左右进行血糖筛查试验。

  2.监测血压。高龄孕妇容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家中最好常备血压计,每天同一时段监测一次,如果出现头痛、腿肿、血压升高等情况,尽快去医院。

  3.超声检查。高龄孕妇在怀孕期间至少要做2次~3次B超检查,不仅可了解胎儿的发育状况,确定能否自然分娩,还可排除严重畸形,例如心脏、脑结构畸形等。

  4.胎心监护。在怀孕的最后1个月,高龄孕妇要特别注意胎动情况,有条件者应每周做1次胎心监护,以了解胎儿的情况。

安徽县域医共体年内全覆盖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3月18日,华东六省一市专家齐聚阜南,召开安徽省县域医共体(阜南)现场研讨会。县、乡、村重织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三级网;县医院托管乡卫生院;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医疗机构由“治病挣钱”转向“防病省钱”等等,阜南县在县域医共体中摸索出的种种举措使得分级诊疗效果明显,2016年该县县外就诊人次与医改前相比下降了12.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