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学龄前儿童享受基本的阅读服务

17.01.2015  16:23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引发业界对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的热议——

 

   建设书香中国当从娃娃抓起
  “全民阅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最具基础性作用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月15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了部分新闻出版界人士,他们对《意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全民阅读,特别是开展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给予了重点关注。

 

   全民阅读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具基础性
  “这将对全民阅读法规、法律的制定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为全民阅读活动有效开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表示,《意见》最重要的是提出实现公民公共文化服务权益的均等化,其中尤其是要保障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
  《意见》明确规定,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
  对此,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改善国民阅读状况,是一个静水流深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要让全体国民养成阅读的习惯。为了促进全民阅读的开展,国务院已经把相关条例的制定列入了立法计划。
   实际上,各地从法治保障方面,都在对全民阅读的推进不懈努力着。就在《意见》出台的前一天,1月13日,《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正式公布,同时湖北还成立了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再往前一段时间,2014年11月27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民阅读的决定》获审议通过。湖北、江苏两地都在有关文件中,对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从组织保障、财政保障、机制保障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保障学龄儿童的阅读更体现出《意见》的针对性
  在《意见》中,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被单独列为一条,提出要开展学龄前儿童基础阅读促进工作和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出版物、影片、戏曲工作。
  据了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都联合相关部门在“六一”前夕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青少年图书、百部优秀电影,迄今已经连续11年,深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社会的认可。
  “阅读习惯特别需要从孩子培养,《意见》提出要保障学龄儿童的阅读,更体现出其针对性和科学性。”在聂震宁看来,“儿童阅读应当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特别需要关心和引导的,这关系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的整体质量。
  朱兵认为,确保学龄前儿童享受基本的阅读服务是保障全民阅读的基础,未成年人阅读能力的实现是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龄前是一个人阅读习惯培养的黄金窗口期,如果这个阶段培养喜欢读书的习惯,就相当于给孩子心中安装了一台‘发动机’。”在定位为“父母学堂儿童书馆”的第二书房创始人李岩看来,“从娃娃抓起就是从根子上推进全民阅读,这是一个国家的‘底肥’,底肥足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他认为,集中资源抓好学龄前儿童的阅读就可以说抓住了推动全民阅读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