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系列报道之辉煌五年】学科建设篇:体系科学构建 水平全面提升 部分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2.06.2014  17:29
 

本网讯 (宗禾)新增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成高节能电机与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两个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物理、化学两个学科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

五年来,学校紧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巩固加强基础学科,重点建设优势学科,扶持发展特色学科,培育新型交叉学科,构建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全面提升了学科水平,部分重点学科或学科领域进入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行列。

 

优化学科结构 完善学科体系

 

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食品医药、轻工纺织、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安徽省八大主导产业,通过专业的新增与调整相结合方式,统筹本科专业布局。在强化本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加强相关专业支撑学科的建设,做强应用学科,扶持特色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

学校整合了生态学、环境科学学科资源,重点拓展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学科领域,在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生态、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两淮煤矿沉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形成特色与优势;整合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资源,重点在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电机及运动控制、电动汽车运动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融合政治学和社会学学科资源,在城乡社会规划与治理、人口政策与管理、社会组织与社会服务、政府管理与创新等领域,为安徽省社会转型和社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进一步凝练工商管理学科特色,重点在旅游管理与营销、物流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服务安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五年来,安大新增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成符合国家及区域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学科支撑、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体系。

 

依托学科平台 打造创新团队

 

2010年11月15日,由《光明日报》社和安徽大学联合发起主办徽学·敦煌学·藏学高端论坛。论坛围绕徽学、敦煌学、藏学三大学科的内涵、关系、研究方法、学科建设及其学术价值等主题进行了高端演讲与对话。论坛除举办三场关于徽学、藏学、敦煌学专题报告会外,还邀请与会专家就地方学如何共同繁荣走向世界、服务于民族和人类文化建设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与对话。



“走向世界的徽学 藏学 敦煌学”高端论坛现场

 

近年来,我校通过资源汇聚、政策引导和落实目标责任制等具体举措,加快重点学科的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借助高端引人平台,面向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集中财力物力,着力团队整体引进;依托重点学科平台,培育特色团队。

新建成高节能电机与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安徽工业节电与用电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光电感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节能研究院、安徽大学蚌埠信息消费产业研究院、安徽省高性能橡胶材料(非轮胎)与制品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安徽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舆情与区域形象研究中心和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汇聚了一批高端学科队伍,新建成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培育)、3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形成了以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出科学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学科队伍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服务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安徽建设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形成多样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被誉为“安大模式”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显著增强;承担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承担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核高基”、一批“973”、“863”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获得省部级以上一等奖6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1项,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明显提升。

 

发挥学科优势 推进协同创新

 

2013年元月5日,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大学等九校一所一院联合组建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在清华大学举行揭牌仪式。中心和平台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跨院校、跨行业协同合作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大学中心”标志牌

 

近年来,学校结合“2011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设立学科特区与科研特区,破解机制体制障碍,激发创新要素和活力,继续加大学科平台建设力度,确保重点建设学科、扶持发展学科和培育新型交叉学科的建设投,全方位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安徽加速崛起的重要支撑。

汉语言文字学等部分学科已进入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近年来,该学科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字发展通史”,《上博楚简文字声系》(全八册)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结项评为优秀等级,《古文字谱系疏证》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古汉字发展论》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上博楚简文字声系》(全八册)

 

培育和组建了10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两个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联合安徽省委宣传部、黄山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组建“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围绕国家级两淮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需求,联合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等单位共同组建“矿区生态环境与湿地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安徽省工业节能技术及其装备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安徽电力等单位组建“工业节电与电能质量控制”协同创新中心。

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三分之一学科排名率在前40%,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优势学科。若干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凸显,物理、化学两个学科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